佛弟子文库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太虚大师  2022/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

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雪窦山简称雪山,雪山是世尊修苦行之处,若能在此住一年半载的,必是能节省用度,俭朴知足之人。沩山大师警策文云:‘少求俭用,免逼迫于心田;知足除贪,播馨香于异地’。省俭乃能除贪;希望由诸位实行节俭,影响到本寺大众,再远应诸方,实行俭德。能如此,则可挽救现时奢侈之风,而济民困国穷之难矣!

第二、勤字,对懒惰、懈怠而言。无论作何事,行何业,都要勤劳力作,不稍懒惰。世人的勤劳不休,大抵是被贪心所驱使,一但贪念稍轻,便觉世事一无所求,流于怠惰。今特别提出勤字,以救中国人苟安之病。此勤字在六度中、即精进度,在善十一心所中、即勤心所,三十七品中、即四正勤。故必勤勇精进以对治懒惰,无论求学、做事、礼佛、诵经、应人、接物,都得精勤不懒,才能称之为勤。出家人主要是上求佛道,下化有情,广行菩萨济世之道,尤须实行六波罗蜜内之精进波罗蜜。今不讲精研五明,亲证六通,即世间普通的事业、学术,亦岂不勤行能做到耶?儒者日夜强学以待问之精神,在替佛扬化之吾人,须时刻匪懈于导世利物之行;当职事尤应以尽职为原则。

第三、诚字、即诚实。为人作事,要虚心以处事,诚实以待人,不带一点诈巧欺伪之心,易得他人同情;既有人表示同情,乃显精诚团结的力量 , 凡有作为,就易成功。谚曰:“二人同一心,黄土变成金”。近人说精诚团结,即是纯粹无杂的至诚团结力。古书说:‘纣有亿万人,亿万心;周有三千人,唯一心’。有百里之土而能王天下者,协力同心之效也。此无他,全在一诚字上用功。现在中国各地寺院住持,无法把佛教振兴起来,其原因亦在缺少一诚字;若能开诚相见,和合团结,亦未尝无办法把佛教兴起来。即于经忏佛事而论,本是从自己诚实恳切之心,念经拜忏;有人请荐灵祈福,乃将一片诚心以回向施主。如今念经拜忏者,只知一天可得一二角钱了事!各地寺院遂成善价而贾之工场,把原来诚心修行之美德丧失。故此时之佛教,须是实行诚字,乃可复兴,而中国民族之复兴亦在乎诚。

第四、公字。表现大乘佛法之真精神,即是无我大公之特别功用。前三字大小乘共行,此公字乃不共之大乘行也。大乘行之为人作事,处处要以为公众作前提,一无偏曲;若落偏曲,弊窦丛生。丛林中职事,于此公字尤应注意!领众行道,有成人之美,代众之劳,一切无碍,则德业增进。雪窦为诸方之所瞻望,如能将事务办理得如法次第,他寺亦效法办理,未有自不能作、而教他人去行之事。故今后要少说空话而注重实行,由僧众能有为常住、为佛教的公心,而影响及全国人民,能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天下为公;皆须由实行而昭示于人也。今举此四字,浅略说明身体力行之法,希望各位努力实行,以期见诸成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耀一法师的出家因缘

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一个偶然的...

七个皇帝的国师--澄观法师

澄观法师(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唐朝越州会稽夏...

在家人如何体验出家生活

我们都敬佩出家师父能够放下万缘,舍家离欲,出家修行...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难以报答是父母的情

平时: 我:妈,没钱了,打点钱吧。 妈:多少? 我:...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佛教词典】十二真如

亦称十二无为或十二空。即真如之十二种异名。(一)真如...

【佛教词典】一句道尽

禅林用语。谓仅用一句话即将佛法之真髓道尽无遗。碧岩...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

健脾和胃祛湿气的扁豆

春天慢慢进入尾声,夏天正式登场,湿气重的体质,可以...

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

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

不肯出门的戒嗔

戒嗔还不是和尚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那还是十几年...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

善心的仙叹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