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2022/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绍云法师今年八十有二,仍精神矍铄,不辞辛苦,讲学弘法于四海,无畏布施于黎民,德厚流光,闻名遐迩。经友人引荐,我们慕名前往。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20余年,圆寂后获五色舍利若干粒,因与唐玄宗之师慧忠国师为昆季,随声名远扬,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我们沿高速从南京一路驰骋直奔含山县城北。此时,天高云淡,群山逶迤,满眼葱绿。车行至乡村公路,人烟罕至,偶尔能听见远处耕牛的“哞哞”叫声,唯有田间地头的庄稼随风起伏,充满着生长的喧嚣和丰收的喜悦。

“褒禅山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陡峭入云、造型雄奇,错落有致的寺院。夏日的骄阳照射在大片的赭黄琉璃瓦上,给她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辉。我们却无心欣赏这良辰美景。因为四周没有一丝风,阵阵热浪好像凝固了一样,把我们烘烤得汗流浃背,衣衫都透湿了,喘不过气来。刚迈进寺院大门,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凉爽的雨丝洒落在地面,飘落在我们身上,顿时暑热全无,一种畅快淋漓的舒适感弥漫全身。老天有情,天降甘霖。我不知这是不是冥冥之中与褒禅寺的缘分。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我们屏声敛息地穿过一座座殿堂和禅房,只见一位身穿灰色袈裟的耄耋老人盘膝而坐。他面容清朗,慈眉善目,专注虔诚,隐忍自律,像高山一样博大,像大海一样深邃。我被面前这位老人的优雅气质所吸引,生怕惊忧了他,不禁顿足不前,久久地凝视,倏忽间,心中产生一种心通者不以山海为远的默契。这位老人,就是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衣钵传人、安徽含山褒禅寺方丈——绍云法师。

“宣宏鹫岭拈花旨,德证灵虚性相融。绍传觉皇真实义,云居妙化泽慈云。”绍云法师,原名黄德泉,安徽省含山县张公乡人,1938年9月出生。七岁入私塾念书,12岁入县城读初中。

可以说黄德泉遇见佛法,既是缘亦是情。为何言缘?初中毕业时,他与同学去城郊的准提庵拜佛,发现上海佛学研究院编印的《觉有情》月刊中,有一篇介绍江西永修县云居山虚云老和尚,为解救黎民于水火禅定数日,让六月突降大雪使瘟疫消失和誓死护法、为法献躯的壮举。文中还欢迎有文化的青年,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来云居山学习佛法。于是,他给虚老写信表明心迹,很快就收到虚老回信,还寄来一张皈依证,那年他才15岁。

1955年,虚云老和尚来信说广东南华寺翌年要传戒,问黄德泉想不想出家。接到信后,他怦然心动。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黄德泉便与同乡余居士辗转千里,从安徽徒步来到江西九江云居山真如寺求佛出家。

也许是情。来到真如寺拜见虚云老和尚后,余居士局促不安,唯有他感到亲切自然,还能听懂虚老浓重的湖南口音。虚老问:“你们为什么出家?”余居士(海音师)回答:“我是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都成家了,我没有后顾之忧,就来出家了。”虚老说:“你还不错,能给父母留下后代。”虚老又问黄德泉,他竟脱口而出:“我是为成佛而来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博得虚云老和尚的欢心。不久,虚云老和尚亲自为他剃度,并赐法名宣德,字绍云。(同时来的余居士,则被虚老介绍的知客师为其剃度,赐法名海音)。

同年秋天,绍云奉师命前往广东曲江南华禅寺受具足戒,圆具后回云居山随侍恩师虚云老和尚。一个叫正智师的僧人找到虚老抱怨说:“我来这里几年了,您老不收我为徒弟。这个师父才来几天,就剃度了。”虚老笑着说:“我上辈子欠他的。”当时老和尚已是117岁高龄,几十年没收过徒弟,对这位年仅19岁的小徒弟,老和尚只是简单叮嘱一句:“要好好听话,好好发道心。”

绍云法师天资聪慧,诵读经典过目不忘,学修大乘佛经精进勇猛。22岁就被虚云老和尚收为亲传弟子,尽得老和尚衣钵,成为中国禅宗沩仰宗第九世传人。绍云法师在虚云老和尚身边随侍3年,直到虚老于1959年120岁圆寂后才离开。这段佛缘也催生了绍云法师为求佛之真谛的矢志不渝。他在求佛长路上历尽坎坷,文革时被迫还俗返乡。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绍云法师内心凄苦,却无处可诉。

凭着在云居山修行期间,虚云老和尚教他用草药治病的基础,绍云法师自学中医,将佛法与中医相结合治病救人,成为十里八乡的名医。改革开放后,他参加全国统考,成为大学生,并以地区第二名的佳绩考取了中医师。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他时常想起《金刚经》中“一切法都是佛法”,始终坚信“守的云开见月明”,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寺院,再续求经成佛、普度众生的情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缘际会,受当时云居山真如寺一诚长老的邀请,绍云法师重返真如寺初任禅堂班首。后升为首座,绍云法师领众熏修,日夜兼程,编修了《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等书籍。中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云居山,记录和见证着绍云法师的艰苦努力与付出。

2001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绍云法师,又受安徽含山县政府邀请,重归故里修建褒禅寺。为重修寺院,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筹款化缘,请人设计图纸,还自己当监工。在广大善信护持的努力下,历时五载,终于重建了寺庙包括五进院落、百余间僧舍的褒禅寺,还将慧褒禅师的舍利,供奉在高47.6米的九层慧褒禅师灵塔中。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以来,绍云法师侍奉佛法,不敢有一日懈怠。他在厄难中精修净业,在磨难中道念益坚,弘扬佛法,利被群庶,慈悲为怀,广结善缘,德重博学之名不径而走,先后到过印度、缅甸、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地交流,弘法讲学。从2001年至2017年,恢复重建道场7座,筹措善资四亿九千万元,出版了《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多余的话》《绍云法师开示录》等书籍。2013年,他设立了《褒禅寺助学基金》,帮助许多贫困学子求学。国内有的寺庙佛心不纯,铜臭味浓,但绍云法师住持的褒禅寺,则坚守初心,不受诱惑,把寺庙管理得次序井然,有条不紊。节日期间,他带领弟子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捐钱捐物,送医送药。还坚持给群众义诊,资助有困难的乡亲,让法雨普度众生,甘露滋润人心。

“禅是当下一念,这一念,不起二念,没有中间,没有善恶,没有增减,就是禅”,这是绍云法师对禅的理解。佛缘生佛情。绍云法师一生的情缘,让人感叹佛之慈悲与无畏。

我不知与绍云法师是否也有这样一份情缘,感觉与他的相识像是奔赴一场神交已久的约会。临别前,他送我一幅墨宝:“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褒禅寺内,古木参天,清幽寂静;菩提树下,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一代高僧、踽踽独行,步履从容;他心静如莲,只为无我,只为虔诚,只为慈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推荐】天竺十四祖龙树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

圣严法师遗言

一、出生于一九三○年的中国大陆江苏省,俗家姓张。在...

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

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

【佛教词典】僧辩

(一)(?~493)南齐僧。建康(江苏)人,俗姓吴。从学...

【佛教词典】僧塞迦罗

(术语)Ss?skāra,译曰行。五阴之一。见胜鬘经宝窟中...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

打坐是最高级的奢侈品

非常的庆幸我们各位都非常的有福报,为什么这么讲呢,...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丈夫有婚外情该怎么办,是否可报复

问: 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该怎么办,是否也可报复?...

文殊菩萨——诸佛之母菩萨之师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左持利剑烦恼断 右执青...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在家居士修学佛法的必备资粮

在家居士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有一些必备的资粮,而首...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大报恩经》里面,善友太子到海中取如意宝,要满众生...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