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净界法师  2022/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的尊贵身,当然还是一个有漏的福报,这个地方是说你受持名号,你很容易成就出世的善根,你善根会增长。看经文:在我成佛以后,有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么多的菩萨众,他平常的定课能够受持本尊的圣号,包括礼拜、赞叹、观想,命终之后,他来生会怎么样呢?常修梵行,他的烦恼、欲望会比一般人淡薄。这种情况就是他的那个善根强。

你看有些人他的心跟五欲的境界接触,他自然会产生排斥的效果,即便他还没有接触佛法,他这个人的烦恼淡薄。这个地方就是说,你经常在受持圣号的时候,即使你来生没有往生,你来生的内心会比一般人清净,“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善根跟福报有什么差别,我这里讲一下。今天,你去做一个义工,或者你捐钱给慈善机构,这个叫作福报。那么福报进入你内心当中,你的内心没有产生变化。你昨天是这样子,今天还是这样子的,只是加一个善业下去。这个善业本身对你的烦恼没有对治力,没有对治烦恼的力量。

也就是说,你昨天烦恼很重,你布施出去以后,你今天烦恼还是很重,因为善业不能改变你的烦恼。但是善根不一样。

你打佛七,你每一天把很多很多佛号放到你的心中去,这个摩尼宝珠不断地进去,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你打完佛七以后,你烦恼轻薄了,因为这个佛号是一种善根,它对你的烦恼有对治的力量,它可以改造你的心念。修福报没办法改造你的心念。所以说,佛陀的圣号进入你的心中,它本身可以清净你的烦恼,就叫“常修梵行”。它可以清净烦恼,可以对治烦恼。这个地方是讲到善根的增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布施后为什么要加一个持戒呢

这个布施以后为什么加一个持戒呢?因为布施会让菩萨积...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

想让佛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积极努力

大磬一响,苦空无常,思惟人生,积极向上。 大家来参加...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养猫捕鼠,能滋生无量恶业

【原文】 人造恶业,如植葛藤,一本既发,枝叶蔓生。且...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观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观之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

以这种心态来拜忏,是不能灭罪的

称情爱恋,违意憎嫌,此不净心,未足除罪。 这是说明在...

【佛教词典】种子生现行

略称种生现。指由吾人心识内之“种子”而形成诸法之现...

【佛教词典】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佛名)吉祥天女于过去念此佛,得今之富乐自在。故诸...

破庙的感慨

三个法师在一破庙里相遇,对那座庙的破败他们很感慨。...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

【推荐】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

行善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户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欢行善...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

迦叶尊者入灭的因缘

世尊灭度了!所有的佛弟子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地悲伤...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