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净界法师  2023/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前面的通序是一个一般性的说明。我们从一般性当中很难看出本经的内涵是什么。但是别序就不同了,一个会读经的人,到别序的时候,就能够读出本经一些重要的消息。

一个佛陀的内心,在观察宇宙生命的现象,是认为“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法的本来面目是寂灭相。所以,基于这个理由,佛陀决定不能够主动说法。一切法寂灭相,你要说法,那不就是多事吗?所以,只有众生有了疑问或者有了状况,佛陀为了对治才说法。比如说《楞严经》,阿难尊者去托钵,结果误堕淫室,这个时候佛陀讲首楞严大定法门来对治。你看《观无量寿佛经》,是阿阇世王杀父弑母,这个时候韦提希夫人很苦恼,佛陀告诉她观佛三昧的法门来安住她的内心。所以,佛陀的说法都是要有因缘才能够宣说的。

那我们看看本经是什么因缘呢?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这个地方很特别,本经的体裁叫作无问自说。事实上,在声闻众、菩萨众跟诸天大众集会的时候,没有人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人提出任何的疑问,而是佛陀主动地告诉长老舍利弗两件事情。

在这个地方,莲池大师跟蕅益大师就归纳出两层的深意。说为什么大家没有问,佛陀就这么主动来说法?好像违背了佛陀说法的常轨。那当然,背后有理由。

第一个,因为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

你说你跟佛陀,一个是生死凡夫,一个是十法界最尊的佛,这差了四个法界,而你的心跟佛的心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件事情不可思议!我们很难理解,一个苦恼的凡夫的心跟一个清净的大悲心,这两个心能够接触,我们很难理解。不要说我们凡夫很难理解,阿罗汉、菩萨都很难理解。很难理解,所以就没有人能够发问。没有人发问,佛陀怎么办呢?佛陀只好主动地宣说。这个法门没有人可以问,但是这个法门事实上对众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佛陀只好无问自说。因为太高了,法门太高,无人能问,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这个法门三根普被,万病总治,所以不待发起。

我们所有的法门,都是你要有这个根机你才能够修行。你看,你要持戒也好,你要修天台止观、唯识止观,没有那个根机,你修这个法门反而产生障碍。但是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众生都可以修学。它不拣别根机,所以就不必有特殊的因缘来启动。

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大家一片平静的时候,主动告诉长老舍利弗呢?因为这个法门太深了,没有人能够问,而且这个法门是能够通于一切修学的,所以佛陀就主动地告诉长老舍利弗。

那么说什么事呢?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个地方的“是”指的我们的娑婆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西方是指方向,它的距离是十万亿个佛土。这个地方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第一个,“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个,“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两件事。蕅益大师说,这个发起序是整个《阿弥陀经》的大纲。

其实后面的正宗分都是在发明两件事,第一个,“有世界名曰极乐”;第二个,“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所以你要是读到这部经,你要是会读经的人,就能够把后面的消息事先了解。

这两句话,当然一般粗浅的解释就是说,“有世界名曰极乐”是约着依报的庄严。什么叫净土的依报?这个依报就是我们所依止的国土,极乐世界。第二个,正报庄严。这个国土有什么呢?有佛陀在那个地方说法。就讲到依报、正报的庄严。当然,这样讲是很粗浅的。

从历代祖师的注解当中,又有两层的深意:

第一个,从“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个依报庄严,所强调的是一种净土安乐的功德。你看极乐世界有很多很多安乐的相貌出现。

第二个,“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是说明净土清净的功德。你在这个安乐的环境当中,更重要的是你能够见佛闻法,这个是在我们三界很难遇到的。我们在娑婆世界可以闻法,但是你见不了佛,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见到的是佛像,我们见不到佛。这样讲的话,这段经文等于是说明净土的两大功德:第一个,安乐的功德;第二个,清净的功德。也有这样的说法。

其次,蕅益大师在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认为这段经文是描绘出整部净土修学,所谓的信愿持名三资粮。怎么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说明了三资粮呢?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解释。看附表第二。

看蕅益大师解释本经,你会发觉,他是用信、愿、持名来掌控整个经文。你看序分的时候,他把别序判作信、愿、持名,正宗分的时候也是信、愿、持名,流通分也是劝信流通、劝愿流通、劝行流通。换句话说,蕅益大师用信、愿、持名来统摄一部《阿弥陀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宗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

【佛教词典】劬劳所作变异

【劬劳所作变异】 p0707   瑜伽三十四卷五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随逐不善

【随逐不善】 p1367 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随逐不善?谓...

除念佛外还需要受持哪部经典吗

问: 我们除了念阿弥陀佛之外,是否要选一部经典来读...

星云大师《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对年轻人是否...

铁窗下的忏悔

再度入狱,虽近不惑之年,却开始对自己生命产生疑问:...

睡觉的10个禁忌

一、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这是经常听到一般人慨叹的话...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何谓无所住

问: 何谓无所住? 慧律法师答: 无所住就是不能执着...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

四种陀罗尼有何含义

陀罗尼这句话,是翻个能遮、能持的意思。遮,就是灭除...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

最美的孩子

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