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净界法师  2016/01/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们前面花了大概两堂课的时间来学习业果,这一段就是它的总结了。

我们一般的业都是保存到什么时候才开始算账?临命终,就是无常到的时候,把你过去生、今生的业一起算,强者先牵。所以这时你一生就像做梦一样,这个梦即将要结束了。当然梦境里的东西都带不去,但是,你在做梦的过程中所做的行为、业力保留下来了。

这个地方说出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万般带不去。就是人生是没有结果的,如同做梦,没有什么结果。你在梦中不管做到什么梦境,醒来时没有结果。但是,你的过程很重要。你用什么心态面对你的人生,这个业力会贯穿死亡,来生继续受用。

尤其是净土宗的人,临终时,按照印光大师的规划,你今生的福报要留四成,平常只能受用六成。有些人,他福报大,就死命地花福报,这人是愚痴。因为生命的转变在临终,临终时把自己弄得很痛苦,你很难生起正念。所以平时你想买一百块的东西,最好买六十块就好,这样没有错,就是你要留点资粮,到临终时用。我们必须为临终的正念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你不能把福报都享尽了。

我自己的观察,老一代的,忏公师父那一代的,他们修十分的福报,我估计只花三分而已,他们留七分。到我们这一代,大概十分花五分,花一半。到年轻一代就很可怕了,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有些年轻人,他是死命地花福报,那临终就非常不利了。因为寿命虽然在,但是福薄。福报享尽时就很糟糕了,福报享尽,那当然是罪业起现行,临终时肯定插满管子,罪业的相貌完全现出来了。

所以诸位!你如果有志于拼往生的话,除了临终的正念以外,请你留点福报临终时用,这很重要!善终,愿我临终无障碍。因为福报不一定能帮助你往生,但是它会创造一个让你保持正念的好环境。就像我们平常一样,如果在一个很安稳的环境,我们容易提起佛号;如果你身体病痛,牙齿又痛,肚子又痛,你佛号就提不起来了。临终算总账那是非常残酷的,“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所以我们一定要为未来考虑,一定要把临终时的福报规划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五逆十恶之流临终十念与平常十念有何不同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问: 请问老和尚,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本焕法师...

【推荐】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

【佛教词典】渴鹿

(喻)世人愚痴无明,妄想执著,有如渴鹿见到阳焰,以...

【佛教词典】三波提

(人名)阿育王之孙,法益之子之名。见释迦谱十。...

系心一缘,久习则成就

《大宝积经》云:【佛言,文殊,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如何证明人是素食动物

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肉...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忏悔应具足十心

我们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

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 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

阿底峡尊者的临别教言

朋友们!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汉传佛教的忏法

禅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忏罪集资。忏罪也可以说是净障,...

十不求法门

一切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实说是一体的。这正是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