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净界法师  2023/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记住:一个含藏一个异熟。因地上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本事把它收藏起来,多多益善;第二个等到你业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它就把它变现出来。当你是善业起现行的时候,第八识把它变成一种快乐的果报;当你的罪业起现行的时候,它就变成一种痛苦的果报,它会把它变成果报,这是第八识的两大功能,含藏种子、变现果报。

好,我们来看看变现果报,是怎么变现的,这个熟为什么加一个异呢?因为它因地的种子,转换成果报的时候,有三种变化,这个异叫差异,第一个时间上产生变化了。

诸位如果你今生活得很快乐,你知道你该感谢谁吗?对!

跟你没关系喔,跟今生的你没关系,你要感谢前生的你,不是你今生有本事,是前生的你有本事,因为它因地造业的时候到得果报,它是隔代受报的,它时间上有差异--异时而熟。你今生所造的业,绝大部分都是来生才能得果报,因为它要经过成熟。你看你种稻米,你春天种下去,你什么时候开始成熟呢?秋天才收割。所以你如果说我今生很努力的修善我还是如此的痛苦贫穷,你不要怕,你今生的善业来生即将出现,因为你要给阿赖耶识一点时间,它必须要成熟,它要慢慢的煮才能够成熟,你的业还没有成熟。

所以异时而熟就是说阿赖耶识把因地转成果报的时候,它因地造业的时间跟得果报的时间,它有时间差的,可能差一代也可能差两代也可能差三代,所以它是异时

第二个异类

这个类就是它的性质改变了,因为因通三性果为无记,你看你造业的时候,因地造业的时候,有善恶无记对不对?果报没有善恶,果报全部是无记的,没有善恶。那我问大家,痛苦的果报是善是恶?

它没有善恶,它只论苦乐,果报,你不能够说痛苦是一种罪业,那么这样子的话,痛苦是一个罪业,这个罪业又招感一个痛苦,那就糟了,罪业是有招感性的,那这样你一个人造了罪业得到痛苦的果报,这个痛苦的果报又变成罪业,那叫一因多果了。一个人痛苦他可能自甘堕落,一个人痛苦他可能奋发向上,所以痛苦不决定是善,也不决定是恶,看你是怎么面对它,所以果报全部是无记。

诸位,果报只论苦乐,就是可乐的果报跟痛苦的果报,如此而已。到底你在快乐当中你会向善还是向恶,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个果报都没有善恶,所以它造业的时候是有善恶,但变成果报的时候,变成没有善恶性了,所以它的性质怎么样?改变了,异类而熟。

第三个变异

它的数目产生变化了。你今生布施三宝一百块,你来生一定得到一百块的果报吗?不一定!对!这跟你的心态有关。你是一种非常欢喜心,非常的意乐来布施还是很勉强的布施,这个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你这个业种子种下去,到底这个最后的水果会开得多大,数量有多少,这个未来充满了变数,会受你的第七识跟第六意识的激发的影响,后天的影响很重要。

所以你造业的时候跟得果报的时候,这个数量产生很大的变化了,这跟你的心理素质有关系,你是不是发菩提心,还是以这个自私的心,都有关系。所以呢,因为你因地到果报成熟的时候有三种差异:异时、异类、变异,所以我们在成熟前面加一个异,来解释它的因到果有很大的差异,有三种差异。其实这个异熟简单讲就是果报的意思,它是一个果报,它负责变现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

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人生的劫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一个家族的兴败就看这三个地方

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

如何辨识香的好坏

香的好坏,不仅影响我们的供养,也影响人体健康。要辨...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佛教词典】业颠倒

【业颠倒】 p1218 瑜伽九卷五页云:业颠倒云何?此有三...

【佛教词典】槃遮

(杂语)Vāc,又曰婆娑Bhā?ā,译曰说。观经嘉祥疏曰...

末法时代地藏法门的殊胜

问: 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

佛学常见辞汇(十六画)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

不知者受害最大

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显得和蔼可亲,经常说些弟子熟...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