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素食之妙

2023/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素食之妙

当今素食话题越来越热门。或为健康,或为环保,或为保护动物,或为长养慈悲心,很多人因种种因缘而关注着素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素食者行列。茹素者通过自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到素食之“妙”!“妙”在何处?如何倡导素食?非常值得一聊。

小城素食店

在这座海滨小城的繁华闹市区,新开了一家自助素食馆。在满是酒楼和各类小吃餐馆的旁边,小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店里的食客却出奇的多,其中不乏老年人,也有周边商铺的店员,更多的是“逛街客”。素食馆内格调素雅,迎面高处是一座佛龛,供奉着一尊弥勒佛,笑口常开,憨态可掬,清净庄严的氛围令人顿时身心宁静。

小店的菜品纯为素食,没半点荤腥,堪称名副其实的斋食,因此很多持戒的佛弟子都放心来此用餐。由于价格适中,品类齐全,自开业以来,生意越做越兴隆。

我与店老板是多年的故交。他们夫妻俩原来做佛教用品生意,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一位法师开示:这样经营不如法,贩卖佛菩萨形像果报当知,不可不慎,当下悔悟尚为时不晚。这对夫妻听后回家抱头痛哭,心想几十万元的投资难道就这样“打水漂”?不过思因想果,还是决定听从师父的建议:关店!如此因缘,夫妻俩结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正当举步维艰之际,转机出现了!我的一位朋友从北京来小城,发心在这里开一家素食餐馆,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经营打理,于是我将他们二人引荐给这位居士朋友。三人见面一拍即合,迅速确定合作方式:北京居士出资,他们二人负责经营管理。现如今,小店已运营了五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并且他们正在筹备开第二家素食店。

同样是经营,为何他们做素食店如此顺利?成就自利利他之德,发心之因与所获之果的关联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探究一番么?

每日午餐时,小店会额外准备数十份盒饭,免费送给周边的环卫工人,请他们饱食美味清净的斋饭,从而让他们与素食结上善缘。他们还常给一些发心供养大众的善心人士提供机缘,择机选择供养日全天免费提供素餐!这“免费的午餐”让人感到新奇又疑惑,纷纷前来一探真假。于是供养日就餐的客人分外多,但菜品和菜量与往常毫无不同,色香味一应俱全,周到细致的服务,更让所有食客感受到店家的真诚。

店小心量大,他们厚道待客,将素食之妙传递到有缘大众的口中、心中,播撒下善因的种子,自然会感召到善果。

茹素悲智观

近年来,纯素食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潮流,每年的6月15日被确定为国际健康素食日。再如英国,仅在2006至2016十年间,15岁以上的素食者人数增加了3.6倍;印度城市帕利塔纳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素城市。

但在素食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纯素食生活却并不为大多数现代人接受。虽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素食人口已超过5000万,但看看周围的人们,能勇敢明智地选择茹素的并不多见,“我行我素”已属不易,倡导素食更加艰难。

如何通过纯素食生活转向对个体和群体内心世界的关注?不仅仅要对人类进行关注,还要对整个地球、宇宙,甚至对更无限空间中的生命进行关注,从而引发对生命更深层面的自性显发,愿从茹素如何观照的角度略作探讨。

茹素观清净

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如陆游、李渔等也推崇素食,因为素食能让人身心清净。茹素的真实义在哪里?茹素如何观清净?

生活节奏紧张、饮食起居无规律、各种压力烦恼缠身,使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许多人选择茹素,开始往往是为调养身体求健康,迫不得已而为之,素食未素心,嘴里吃着素,但食肉的习气还很重,身心未有清净之意。

一些商家瞅准这点,开发出许多“仿荤”素食制品,比如素鸡、素鸭、素红烧肉、素红烧鱼……除了前面冠一“素”字,原材料都是豆制品,但还是鸡鸭鱼肉五花八门的后缀,让人感受不到素之清净所在,扑面而来的还是贪着色香味的口腹之欲,在商家添加的各种色素、调味剂等模拟出逼真的荤食口感中,继续追逐沉溺在浊染中,滋长蔓延的还是欲望。这种茹素,能体会得到“净其身,清其心”之本意么?

茹素观慈悲

还有这样一类素食者,他们是积极的动物保护或环境保护者,不仅自身严格茹素,还为倡导拯救动物、拯救地球建立了各种机构,组织并参与主题活动和聚会,宣扬推广“素食救地球”“素食拯救动物”“吃素拯救人类”等理念。但有时会事与愿违,因与部分群体的认知与观念不同而发生冲突。在加拿大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件:部分动物保护者到一家鹿肉餐馆示威,这家餐馆老板却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反击,直接在大堂的透明玻璃窗前切鹿肉,以此抗衡并“嘲弄”示威人群。试想一下,这种方式能真正救赎动物么?如果矛盾进一步激化,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茹素长养慈悲,但茹素毕竟是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若强加于人,则反失慈悲之旨。

茹素观智慧

若想影响带动更多的人选择纯素食生活,除了慈悲的观照,更需智慧的圆融。“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有人因信仰茹素,但若过于偏执或怪异夸张则遭人反感,被视为另类。如果不注重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弄得面黄肌瘦,憔悴不堪,更会成为让人诋毁排斥食素的“活教材”,甚至会让有些已开始食素的人失去坚持下去的信心。以自身观点要求别人,常与人对立,不懂善巧方便,公开场合指责别人食肉,让人心生烦恼,缺乏智慧的观照,结果适得其反。

笔者曾亲眼见过一位在家居士,她儿子用刚夹过肉的筷子动了下她面前的青菜,她马上就发脾气:“你夹过肉的筷子,怎么到我这里夹菜?”儿子当即反问:“妈妈,你还学佛呀。”这样的茹素远离了智慧的观照,孩子筷子稍有不净,就起嗔恼,难怪孩子犯嘀咕。

素食之“妙”需深刻体会,宣扬倡导此“妙”更需智慧观照!

茹素即放生

素食文化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部分。《吕氏春秋》中提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了吃肉产生的种种问题;药王孙思邈也主张“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朱子家训》里说:“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古人深明不能因口腹之欲而恣意杀害动物的道理,近代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也提到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主张戒食动物。

人们也经常将茹素和放生联系在一起,很多人热衷于放生,可有多少人思考过:如何是最圆满的放生?如何是最究竟的放生?一言蔽之,茹素是最圆满、最究竟的放生!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

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再回到我们探讨的主题:茹素之妙,妙在何处?前文提到的素食小店,在红尘烟火中守着一方清净,带动影响着多少人体会到素食之妙?“为商利为先”,素食小店的经营者却发长远善心,广行平等布施,与众生结善缘、法缘。以一餐素食广开方便门,润众生心于无声处,可谓“慈悲之妙”。打理小店的夫妻二人正行正念,知错即改之决心、护持佛法之诚心、倡导素食之悲心,令人赞叹!发心纯正,行为纯良,放得下提得起,可谓“智慧之妙”。

素食之妙,妙在清净!妙在慈悲!妙在智慧!愿这样的素食店开遍大江南北!愿朋友们素食一餐相聚欢,结得善缘种佛因,素食素心皆安然!

法湃 《慈护》杂志2021年第4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

楞严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应力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

六字洪名的实相之道,一刻也不要离开

阿弥陀佛彻证法界实相理体,同时又把他无央数劫的积功...

动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种主要毒素

作者:约翰麦肯道格尔(John McDougall) 注: 本文是...

【推荐】为何有些人的阴气很重

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去受...

持诵佩戴楞严咒,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佛教词典】影像作意修

【影像作意修】 p1341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三、影像作意...

【佛教词典】翳迦鼻指迦

(术语)Ekavicjka,旧译曰一种子。新译曰一间。圣者之...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控制情绪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

问: 我们是皈依了三宝弟子,但有时也在上道家庙。佛教...

怪兽的传说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聪明的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痛苦不是我们的全部

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

总摄十种分別心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