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净慧法师  2020/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经》这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心经》突出地讲了一个“空”字,这一个“空”字,扫除了凡情圣解;也突出地讲了一个“ 无”字,这一个“无”字,显示了佛教的不二法门。

《心经》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有时时以甚深的般若进行观照,才能见到我们身心世界五蕴皆空所显示的真理。见到了真理,开发了智慧,才能够度一切苦厄。

而倘若我们要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发心修菩萨行,要修到彼岸的功德,首先要具备七种最胜方便。具足此七种最胜方便,才可以称为到彼岸。

1、住菩萨种姓。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一定要具备菩萨种姓,要有这样的善根,要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没有菩萨的善根,没有福德因缘,就发不起修菩萨行、行菩萨道的大道心。

2、依大菩提心。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它的动力就是大菩提心。

3、悲悯有情。行菩萨道的目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要下化众生,必须要有对有情众生的悲悯之心。

4、具行事业。有了发心,有菩提心,有慈悲心,仅仅发心而不付诸实践,那种发心永远不能成为现实,所以要具行事业。就是要行六度万行,以这样福慧事业来庄严菩提心、菩萨道。

5、无相智所摄。修一切善法,修六度万行,都要以无相智作为出发点,不要起执著,不要为名闻利养而修。不能修有相法,要修无相法。所谓无相,就是要破除执著。

6、回向菩提。将所修一切善法功德,不回向人天小果,一定要回向无上菩提。

7、不为二障间杂。二障就烦恼障、所知障。在修万行,修一切功德时,都不能从烦恼障、所知障出发,要破除二障,不要让二障在修行过程中,导致信心不专一,誓愿不专一。

要修“波罗蜜多”行,必须具备此七种最胜方便。

而我们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现在...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问: 如何能达到妄念减轻的境界? 大安法师答: 你首...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活观音已经到你家去了

有一只小青蛙,老是和妈妈唱反调,妈妈教他往东,他偏...

读《金刚经》一年,却看不破情字怎么办

问: 大师您好,我读《金刚经》近一年了,外貌变的愈...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信、进、念、定、慧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佛教词典】香处

谓香为鼻。已正当嗅。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为鼻。...

【佛教词典】三种清净不相应

【三种清净不相应】 p0208 瑜伽二十卷十七页云:当知清...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

谁偷了摩尼宝珠

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般若古读波那,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送子观音」形象的由来

《普门品》中的应二求,就是指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观...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

圣严法师《沟通的方法》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