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净界法师  2023/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境智甚深】,第二个【法性甚深】。一个是能缘的智慧甚深,一个是所缘的法性真如是甚深。

【非于此非余,非智而是智,与境无有异,智成无分别。】无分别智的所缘境是什么呢?【非于此非余】,【非于此】这个【此】指的是依他起性。无分别智的所缘境不是依他起性,因为依他起是有相的境界,凡夫都是在依他起产生执取,就产生了障碍。所以无分别智,它不是攀缘依他起;但是它也非余,它也没有离开依他起,因为你修习空观,也就是在人事的因缘当中,观察它无自性,而安住在空性。古德说【见相离相】。见相跟离相这二个,你要把它合在一起讲;如果你认为见相跟离相是矛盾的,那你就没办法修无分别智。你同时见相,同时又离相,诶,这个就是【非于此非余】。

【非智而是智】,这个是讲能观的智,它不是一般的智,因为这个智慧都是要分别,观察、抉择、分别,它不是智,但是它又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抉择,它是一种不起于相的智慧。

【与境无有异,智成无分别。】这种智慧的甚深,它跟所缘境是没有能所差别的,如如智契证如如理的时候,是能所双亡,没有差异的,所以我们安立它叫无分别,因为它能分别跟所分别都是如的相貌。这个是赞叹无分别智的殊胜,它能够见相而离相,能够能所双亡,趣向一如。

【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所分别无故,无分别智无。】我们要知道:你修无分别智的时候,你要了解一个道理:“一切的缘起法,它的本性是没有分别”。这个观念很重要。修无分别智,不是说一切法本来是有分别,那我们修无分别智,把它变成无分别,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它本来是有分别的,那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把它观成无分别,不是这样,这样就不合道理了,这样就变成颠倒了。而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我们修无分别智,刚好跟它的本来面目完全相随顺,这个我们要了解,一切法本来就没有分别。

那为什么会有分别呢?因为【所分别无故】,因为我们自己安立了名言,产生了很多的想象,这一切法就产生分别了。但是这个分别,从真实义来看是不存在的,是活在每一个人的妄想当中。

比如说,我今天看到桌上有一盘榴莲。这个榴莲是【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它没有什么义相存在。但是你看到榴莲以后,你把它想象成:“诶,这个榴莲的味道是甜美的,它的性质是滋养的”。哦!它的义相就出现一个正面的义相,就会推动你想要去吃它。如果你看到这个榴莲,你想象这个榴莲是臭秽的、性质是刺激的,你马上会离开那个地方。所以你说它是什么性质呢?【所分别无故】,因为它所缘的义相是不存在的,所以就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但是你不管怎么想,这些在真实义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无分别智无】。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无】呢?古德解释说:既然一切法本性是无分别,而且是恒常的现前,那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个清净的本性呢?如果一切法本性本来就现前,那应该每一个人都能够契证真如,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契证呢?这个的答案是说:因为我们【无分别智无】,我们缺乏无分别智的智慧,随顺妄想而转,就把真相给遮盖了。所以无分别智的意思,就是把我们心中的妄想消灭掉,看到诸法的真相,这个就是无分别智的目的。这个地方的这句【无分别智无故】是很重要。

一切法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变化?主要就是因为它没有真实相,所以给大家很多想象的空间。我们人跟人之间的相处,相互之间有障碍,要解决问题,要沟通一下。其实解决问题,只是对了一半,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比如说:有些事情是有对错的,这个在因果上是有对跟错的,那应该解决,大家把话讲清楚、说明白,这样子就把问题解决掉了,因为这个在经论上的戒定慧里面,有明确的规定、有教理的印证,这个事情,大家可以把话讲清楚、说明白,解决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的答案,通通对,只是个人看法不同而已,这样子你就要知道,人跟人之间就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叫做化解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事情,人跟人之间有些事情把话讲清楚了,会比较好;但有些事情话是不讲清楚比较好,话没讲清楚,彼此间的差异还能够互相包容,达到一定的平衡跟默契。有些事情把话讲清楚了以后,大家扯破脸,永远形成对立。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一切法本性是没有分别,问题是大家都捏造很多很多的想法在心中。而这个想法,如果不牵涉到对错的,其实不要去碰触,让修行者自己慢慢提升、慢慢提升。

所以我们研究戒律,你知道这个【七灭诤法】,其中有一个,佛陀告诉我们:如草覆地。就是这件事情很难处理,佛陀说用这个草把它盖起来。有的人就想:佛陀怎么这么消极呢?事情应该要讲清楚、说明白!大家坐下来,你怎么样,我怎么样,讲清楚。其实这样子,可以处理一部分的问题;有些问题真的是不要处理,通通不能动,不动的时候还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大家不断的提升自己,从个体生命慢慢回到整体生命,把心带回家,慢慢慢慢悟到真如理的时候,大家看到生命是如梦如幻的,这个时候,大家会一笑置之。

但是程度不够的时候,你去碰触这个,尤其是法执的问题,很容易就引起诤议。所以你读到这句话:【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所分别无故】,其实你在人世间的相处,你就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只能够化解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时间慢慢的淡化,这个是最好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

如何正确运用十念记数法念佛

问: 我平时用印光法师讲得念十声的方法记数,但我发现...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天须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缘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推荐】身体24小时的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佛教词典】菩萨十施

华严经卷二十一“十无尽藏品”举出,菩萨以慈悲心而行...

【佛教词典】胜供养

为供养佛之最殊胜方法。乃菩萨十种供养之一。胜供养又...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

世间为何会有种种的不平等

轮跋,是一位年轻的求道者,被人世间存在的历历可数但...

遣除对因果的疑惑

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初学者怎样保持道心不退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

原文: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

我所鸟的故事

这个在佛经里,有一个叫本生经的故事里面记载。在无量...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是今生重要还是来生重要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

遇到事情不随妄转,断相续心

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