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净界法师  2021/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悟了“妄”,这个妄就是现前一念无明的妄动;“惟真”就是,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其实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也就是说,这一切的世间杂染因果,它的真实性是了不可得的,其实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叫“悟妄惟真”。也就是说,不是离开了妄想有另外一个真实,只就是这一念妄想当中,你去回光返照,这个妄想就转成真实,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真实,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而产生变化而已。

我们看壬一,领义起疑。这一段是讲到富楼那尊者领纳了佛陀前面的“迷真起妄”的义理,但是他又生起了一个疑惑。我们看他疑惑的内容。看经文。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尊者听了佛陀讲到“迷真起妄”以后,他说,假若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个“本妙觉性”,这个觉性是充满了无量无边的光明智慧,所谓“如如理而生如如智,如如智还照如如理”,众生的这一念心性跟诸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所证得的那一念清净心,可以说是不增不减的,在圣不增,在凡而不减。

身为生死众生,我们这一念清净的本性既然能够无缘无故地一念的无明妄动而产生了山河大地诸有为相,那么身为佛陀,证得了我空法空的这种光明智慧显现的这一念清净心,什么时候又会产生山河大地,乃至于整个有漏的因果呢?这个又什么时候再生起呢?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只就是一念的妄动才有所谓的山河大地生起。而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正念真如,面对境缘的时候不迷不取不动,把这个一念的无明妄动慢慢地消灭了,又恢复了清净本然。那么这个清净本然什么时候又开始一念妄动呢?是这个问题。

从富楼那尊者的提问,蕅益大师说,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尊者心中有两层的迷惑。我们解释一下。

蕅益大师说,第一个,他不能了达众生所谓的现行无明跟山河大地当体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也就是说,他不能了解虚妄是没有根源的,所谓的“妄本无因,因迷故有”,他认为真能够生起妄。

我们要知道,真实的心性不能生起妄。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认为妄是有根源的,你就很难断烦恼了。你说,诶,我起贪欲,这没办法,我的个性就是这样。那你完了。你认为你的个性就是这样,那你的个性就变成这个样子!你不能这样想。你要想,这不是我的个性,我的个性本来不是这样,我的个性本来是清净的,我是后来被带坏的,被环境的熏习妄动才有的。所以,你在断烦恼之前,你那个心理建设很重要。你说,诶,我这个烦恼是没办法断了,因为我出生就是这种烦恼。那你就完了。

富楼那尊者的思想就是这样。就是说,他认为真中本来就带妄。那你恢复真了以后,那个妄什么时候又要开始活动呢?他不知道真里面没有妄,就是一念的迷情才有妄嘛。这个迷情被破坏了,那就好了嘛。所以他认为妄是有体性的,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了达现行无明当体即空。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的迷执是说,他不能了达生佛虽然理同,但是事修不同。众生跟佛陀在理性上都是一念清净本然,但是佛陀在清净本然当中,他的性德之外多了一个修德。他除了清净本然,以后又多了一个戒定慧的观照,修德这个地方有所不同。所以他不懂得佛的心跟众生的心还不完全一样,众生的心只有性德,而佛陀在性德之外多了修德。这个地方等于是先道出富楼那尊者心中的迷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本无因,真亦无得

这个迷指的是整个九法界心中的惑、业、苦;这个悟指的...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旷劫以来,无一时一刻不在梦中

【原文】 古云:处世若大梦。经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

清净本然的本体,怎么会有染净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

宏海法师:佛法的时间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

你对「感受」还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离开三界

我们开始不再随顺我们的感觉而走,我们一个修行者,你...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

业障和魔障有何区别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有什么差别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

【佛教词典】别解脱戒

(术语)又曰别解脱律仪。三种戒之一。依受戒之作法,...

【佛教词典】阿颠底迦

(术语)ātyantika,译曰毕竟。毕竟无成佛之性之义。...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对动物慈悲

古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五件不可得之事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对比丘开示:世...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

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