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净界法师  2023/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要具足三种主要的思想,或者讲三种忆念:第一个,忆念真如;第二个,忆念弥陀;第三个,忆念净土。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临终正念,最大的敌人就是心中的妄想,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你的妄想。你平常可能不感觉它的存在,但是临终的时候,肯定要你的命,因为它放不过我们的。阿赖耶识是我们一个大仓库,它会把我们过去当中所造的业,把我们过去当中所打的任何一个妄想,都记录下来,临终的时候它会跟你算账的,特别是我们很熟悉的妄想。你一天当中这个妄想,是经常出现的妄想,你要注意,这个叫做熟境界,临终肯定出现的。

我们必须有一套方法来化解,注意,我们不是讲断烦恼,是来化解你的妄想,你断不了它的。那么化解妄想的主要的思想观念,是来自印光大师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妄想存在,但是你不要住在妄想,它对你就没有影响。我们要能够不随妄转,你必须要看清楚妄想的本质。所有的过失就是来自于我们愚痴了,对妄想不认知,才会马上就跟着它走了。

在《楞严经》上说我们要看到妄想的本质,必须有一个动作,就是你经常要回光返照。妄想最喜欢你顺着它向外攀缘,你一攀缘,它就有办法对治你了,它就有办法治你了,你就变成很被动,你肯定心随妄转。一个人的六根经常是向外攀缘的,你就被妄想牵着走了,你临终肯定是心随妄转,阿弥陀佛救不了你的。所以我们要学习,自己要回光返照。在《楞严经》里面,佛陀经常告诉阿难尊者说,对治妄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问妄想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妄想最怕这句话,因为妄想是没有根,它只是一个假相。

你说我今天跟外境接触,我产生了贪烦恼、瞋烦恼,这是一个妄想,它不断的干扰着我,挥之不去,怎么办?你不要急着对治,你回光返照,你问这个妄想,你这个妄想是从什么地方来?你说:诶,他刺激我的,从外境而来——他生。佛陀说:不对!它是外境,它怎么能生起你的妄想呢?你内心跟外境这是两回事了,如果外境一定可以生,那为什么圣人,一切的圣贤遇到外境的时候,他不打这个妄想?如果外境一定可以生起妄想,那应该放诸四海皆准,但事实上圣人遇到这个境界,他心不动,所以说——他不能生。你说是我自己生起的。那你没有外境刺激,你会生吗?自也不能生。

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共也不能生,是故知无生。其实妄想的本质是本来是没有的,那只是我们过去的业力,成熟了,《楞严经》把它叫做循业发现。你有这个业力,你看到这个因缘,你就打这个妄想;你要没有这个业力,你不可能打这个妄想的。所以它只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一个假相,在《楞严经》说,它是一个没头没尾的假相,来无所从,去无所止,妄想打完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那么在妄想还没有生起之前,它到底又在哪里呢?未生之前它在哪里?它生了以后——生已无住处,未生无潜处,所以妄想是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它只就是你业力成熟的当下,它会出现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的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了,所以它是没有根源的。

所以当我们忆念真如的时候,我们忆念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妄想消失了,就像太阳出来的时候,乌云就消失掉,乌云本来就没有自体的。所以忆念真如能够让我们做到不随妄转,我们没办法断妄想,但是当你不随妄转的时候,你提起佛号,你就有自在力了。所以忆念真如,主要的目的是破除我们心中对妄想的执取。也就是说,妄不迷不取不动,你就做这件事情就好了。当然这当中是一种智慧,因为不迷本身就是智慧想它生归它生,它去归它去,你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你就做这件事情就好了。当然这当中是一种智慧,因为不迷本身就是智慧,你要知道它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那是我个人的业力循业发现。

所以一个人要成长啊,你要保持你生命不断进步,你一定要经常向内回光返照。一个人经常去攀缘外境,把所有的成败得失都归咎于外境的时候,你很难进步的,你永远活在过去,你昨天是怎么回事,你今天还是怎么回事,你明天肯定还是这种德性,生生世世就顺着这个生命的等流性在走。直到你遇到了佛法,知道开始回光返照,我们生命才正式改变。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要试着把我们的六根——回光,就是说它本来是向外的,心光是外泄的,《楞严经》讲心光外泄,把这个光——这个观照力,把它拉回来观照自己,其实都是我的心的业力显现出来的,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嘛。即空——它本来是清净的;即假——因为我有这个业力,所以我显现这个妄想。所以我们妄想出现的时候,唯一的方法是去忏悔,因为这是我的业力,跟别人没有关系,他只是一个助缘而已了。你没有这个业力,你不可能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不可能!

我们开始自我反省的时候,佛法讲自觉,这个最重要,自我觉悟。你不觉悟,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一个人要跳火坑,佛陀救不了你的。自觉、自省——自我反省,自调,你就永远保持进步。保持进步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现在不够好,但是我不断的在往好的方向走,你这个人是充满了潜力,所以一个人要让生命保持一种向上的动力。我们最怕是一个人往下了,你学佛刚开始很不错,后来慢慢的变成平等,到最后越来越差。你越来越差我们会看不到你的未来,佛教是重视未来,你现在烦恼很重,你现在业障很重都没关系,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只要你不放弃努力,至少你是保持增上,这个人是有希望了,他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我们心灵最大的力量,就是调伏妄想、安住真如,你能够不受妄想的牵引。所以我们常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我们都是自已障碍自己了。所以从前面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当中,我们开始从妄想当中跑出来,走出你心中的妄想,面对弥陀的光明。你要走出来,你老是呆在房子里面,太阳是照不到你的,说实在,照不进来的。阿弥陀佛有大悲愿力,但是你要走出你的妄想,你才可以感应道交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散心称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说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说...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推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把工作环境当做修行的道场

我是一名护士,对这个称号我曾很不喜欢。你可能会说,...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

《心经》对人的启示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

【佛教词典】日黄总簿

指禅林中,常住日常所用之总簿。日,日常之意;黄,指...

【佛教词典】调御士

【调御士】 p1338 法蕴足论二卷五页云:调御士者:谓佛...

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吗

问: 有人说,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我们是否还...

我不如别人自惭形秽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庙参学时,与许多出家在家众接...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

你有没有为现在做一些功课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学佛以后,还是很苦恼。有一次就说:...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广修福德,相好庄严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佛的身体有三十二相、八十种...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

放弃争执,一切随它去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

【推荐】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和功德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