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净界法师  2022/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

名字即佛,就是这个流浪汉他终于有一天遇到了佛法。那么他听闻经典,也通达了真如的本性,他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而且他能够深信不疑。一个人到了名字即佛,就是他心中出现了第一道光明,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进入了十信位。

他怎么做到的呢?“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这个无生跟不死,就是他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而且他知道他原来当体就是具足,然后他“方恨自蹉跎”,真是冤枉,白白地在三界里轮回这样久,现在才知道。

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本来的心都是心随境转,这个时候他开始有少许的时间回光返照了。当然这个时候,他的理观薄弱。虽然理观薄弱,至少他能够名字即佛。这个名字什么意思呢?他的心不能直接接触真如,他要假借名字的引导,“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必须要靠文字搭起一个桥梁,叫作文字道,文以载道。

他必须要透过文字的桥梁,他的心才能够一步一步地顺从真如。当你把这个文字拿掉的时候,他的心就没办法去缘真如。所以我们刚开始名字位,就靠语言文字而随顺于真如,这叫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依解起观,境智相应。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前面的名字即佛,他只是对三宝、对真如的一种胜解。也就是说,他大部分的时间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是偶尔做做功课,偶尔回光返照一下,就是理观薄弱。但是观行位就是到了十住了,“依解起观,境智相应。”

怎么说叫境智相应呢?“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你要注意这个“念念”跟“心心”,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我空法空的真如本性,这加行位的菩萨,他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他能够调伏心中的爱取,能够观照到本性的清净,所以“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的生命慢慢从一种对立的思考——你对、他错,好、坏,这种“假”跟“真”的对立的思考,慢慢脱落了,他慢慢进入到一种平等法界了。世间上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的分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居士团体可以称为「六合敬僧团」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佛经不可不读

原文: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

怎么能印证因果轮回呢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基础,佛教说人...

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问: 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人生之意义

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佛教词典】阇维

(仪式)梵语,一作茶毗,亦作荼毗,又作阇鼻多,谓僧...

【佛教词典】玄会

(582~640)唐代僧。京兆樊川(陕西长安)人,俗姓席...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

童子欢喜以花献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天,和比丘们...

遥闻诸声音,而不坏耳根

虚云老和尚在他的传记里面讲一件事,我们可以知道他的...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星云大师:一半一半

我们经常看到报章杂志上将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半:自由...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

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

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圣严法师《每天忙不完?》

现代人的生活步调非常快速,时间也显得不够用。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