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报有淡化业障的力量

净界法师  2023/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报有淡化业障的力量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闻持,就是前面的一念信解、解其言趣,就对整个一心三观的思想能够闻,而且能够受持。那么再加一个供养,我们看他怎么供养。

“何况广闻是经”以后,“若教人闻”,或者自持,或教人持,或者自书,或教人书。重点是下面,他不但能够闻持,还能够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等来供养《法华经》的经卷,他可能是在诵《法华经》的时候用各种香花、幡盖来供养《法华经》。那么这个人的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能够帮助我们早一点成就中道智慧。

蕅益大师说,一念信解、解其言趣是了因慧性,是智慧观照;而这个“闻持供养”是偏重缘因善性,就讲到福德资粮。我们虽然理观是内善根,理论上是跟福德没有关系,事实上是有关系。因为我们是业报身,你如果业障太重,你要诵个经也坐不住,要拜个忏你也拜不下去,那就形成障碍了。因为,你很多的理观初开始要靠身口意的事修来带动的,靠诵经、靠拜佛来带动的。

所以蕅益大师说,理观的善根就像一条船,它是一个船体,正行。但是你这个船上面要有一些桨,要有一些风帆,你才有办法前进。这个福德就是船上面的一些前进的工具,你要有一些桨、风帆来带动你慢慢地去进步。这个福德,它还不是说拿来受用快乐,这个福德某种程度是破障的。

在经典上说,这个福德它不能消灭你的业障,但是它可以怎么样呢?它可以淡化你的业障。淡化,经典上讲一个譬喻。佛陀说,你用一个小杯子,你撒了一把盐,这个盐分就很重,因为那个杯子太小,水太少。如果说你今天修福德,你就把小杯子换成大杯子,你这个水加很多。即便同样的盐分,但是你水加多了以后,这个盐尝起来就淡了。

就是水不能减少盐的数量,但是它可以让盐尝起来淡化了,它冲淡了。福报就是这样,福德亦复如是。所以你这个人有点业障,他也有业障,但是同样的业障,这个有福报的人他看不太出来,这是福报的摄受。它不能够把业障消灭,但是福报可以淡化业障的力量,就像这个盐水里面加水一样。所以,你要不修福报,你如果业障太大,你就有障碍。所以要修点福报,虽然我们不是享受快乐,但是能够把业障淡化一点,是这么一个情况。这第三信,闻持供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

身上毛病多是不是「福力尽了」的表现

问: 弟子这段时间虽然也在听闻佛法修行,但总感觉身心...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

贫而不贪,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

贪会招祸,大家看贪字跟哪个字特别近?贫穷的贫。贫而...

布施后为什么要加一个持戒呢

这个布施以后为什么加一个持戒呢?因为布施会让菩萨积...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十种容易患癌的人群

第一个是十类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话赶快改正过来...

放掉生命的假相,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

我们一个人念大悲咒,凡夫来念大悲咒,跟观世音菩萨来...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佛教词典】劳侣

(术语)尘劳之党侣也,尘劳者烦恼之异名。维摩经弟子...

【佛教词典】四王天

梵名 Caturmahārājika-deva。系欲界六天中之第一,天...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

念佛为何常出现不念自念的状态

问: 有个居士以前很精进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岁...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

惑障、业障和报障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伤害菩提心的六增上戒

蕅益大师提出这个嗔恚,我慢跟懈怠,它的出处是从《菩...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