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净界法师  2023/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人他们愿意参访善知识。“三登九上”,这个“三登九上”是讲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刚开始他不明白佛法的内涵,他三登投子山,投东西的投,三登投子山去参访大同禅师,“九上”是九上洞山去参访洞山良介禅师;“百城烟水”是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经过一百一十一个城镇的烟水,这些人家。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经过这样的辛劳呢?因为“念念了当大事”,认为这件事情是大事情。无量劫当中旷劫魇魔,无量劫当中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好不容易遇到佛法的住世,在无量当中出现一分的光明,这件事情要把握。

所以,岂肯著相计名,寻行数墨,附叶攀枝,以徒资口耳哉。

他们怎么愿意去只是做一些名相的分别、做一些附叶攀枝的事情,只是把佛法当作口耳、当学术研究、当作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论的话题而已。换句话说,古人他能够体验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他掌握了一个修行的方向,就是要研真穷妄,他掌握这个方向了。那么怎么研真、怎么穷妄,这个就是他们所要参访的目标。

末世不然,名为欲续如来慧命,撑如来法门,而不知痛为生死,唯积学问,广见闻,冀可登座挥麈而已。

末法时代的人啊,他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他不能够掌握了脱生死、研真穷妄的这样一个目标,表面上他是延续如来慧命,表面上是撑持如来的法门,“而不知痛为生死”,不能真正在心地上的研真穷妄下功夫,只是在表面上的“积学问,广见闻,冀可登座挥塵而已”。这个“塵”是一个大鹿,就是一个大蹠的鹿,把这个大蹠的鹿的尾巴剪下来做成一个拂尘,古时候讲经、唱《炉香赞》,他就是用拂尘,譬喻能够佛法的力量能够涤除我们心中的污垢。

这段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修行人的修行方向是向内的,他自己是向心地法门上去研真穷妄,现代修行人的弊端啊,他向外,向外去发展,发展他的事业,不知痛为生死。这两个就有不同的方向,也就有不同的果报。

那么蕅益大师就做出了感叹:

嗟嗟,不与菩提大心相应,云代佛扬化,吾不信也。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

我们如果不能够跟菩提心相应,不是真正地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么你说你是“代佛弘法,吾不信也”。弘法的事业它不是一个轻松的事业,它跟我们在平常在佛堂里面自己拜佛、打坐那种寂静的相貌是不同,那有很多的干扰。很多的干扰,你能够很坚定地做下去,这当中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真正发菩提心了,你真正看到有情的流转痛苦,你有一份的使命感要帮助他们,这是一种情况;第二个、你为了名利心,你为了增长你的名闻利养,你做这件事情。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没有第三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

你不是发菩提心,就是为了名利心,你才可能做弘法的事业,没有第三种情况。所以,你不是发菩提心,你就是为了名利心,为名利心你迟早是败坏佛法,因为你那个方向是错的,跟佛法研真穷妄的宗旨相违背。“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这个地方很重要,蕅益大师讲,这个菩提心是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

所以《广论》上也一再强调,你自己不能够体验流转的苦,你不可能帮助一切有情去解脱流转的痛苦,你不帮助有情解脱流转的痛苦,那你就是跟他攀缘感情,你对他没什么帮助。

所以,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这是两个重点。

净界法师《灵峰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还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

如何辨识香的好坏

香的好坏,不仅影响我们的供养,也影响人体健康。要辨...

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一、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按照经典的记载,怀孕期间适...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

【佛教词典】一周忌

(行事)又名一回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儒家名小祥。...

【佛教词典】二种偷盗报

由前世偷盗,今生所得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

佛学常见辞汇(十六画)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

妄想的种类及其对治方法

昨天讲到,做功夫时要掌握用心的要领,使功夫做得恰到...

不知者受害最大

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显得和蔼可亲,经常说些弟子熟...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