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净界法师  2023/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下面这一段庚二,诫劝,作一个告诫跟劝修。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诫徒闻无功;第二个,劝真修有益。

就是告诫阿难尊者,只是多闻而不修行内心的微密观照,其实是不能够断惑证真、转凡成圣的,劝勉他要注意这件事情。有三段。

我们看第一段。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

佛陀针对阿难尊者来说。他说,你现在已经证得了圆教初信,断除了三界的见惑。但事实上,以你的阶位,距离大乘的无上菩提跟整个涅槃,还是非常的遥远。菩提是约着智德,涅槃是约断德来说,智断二德。所以你必须要经历多生多劫的辛劳修证,包括理观——理观当然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空假中三观,也包括整个六度万行的事修,才可以完成的。如果你一直停留在你过去的习气,只是习惯去忆念、执持十方如来所宣说的整个十二部的大乘经典,这当中的义理像恒河沙这么多,那么这样子只是增加一种名相的分别,增长心中的妄想,增长你的戏论而已。就是,只是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这以下讲出它的例子。看第二段。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这以下讲出一个实际的例子。为什么多闻无功呢?就是说,阿难尊者他虽然能够谈说因缘自然的教法,非常的清楚明白,而人世间每一个人也公认,阿难尊者在众多弟子当中是成就闻持陀罗尼。说是佛法如大海,入于阿难心。佛法的整个名相、整个道理虽然广如大海,但是都一一地流入阿难的心中,从来不会忘失,他堪称多闻第一。

但是以如此多闻的习气,这种多生多劫的习气,来亲近善知识,来熏习佛法,还是没办法去免离摩登伽女的咒语之难。这可以看得出来,只是明白道理,而内心却没有一种正念的力量来抗拒心中的烦恼。“何须待我佛顶神咒”,如果说你多闻可以调伏烦恼,那你就不必靠我的楞严咒来救拔你了。

那么反过来就讲出另外的例子。摩登伽女,本来多生多劫是淫女,所以她的淫欲心烦恼很重,但是她回来听闻佛陀讲到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以后,生起一念的回光返照。她就经常问心中的烦恼: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时候,烦恼被她这一问,因为她“觅心了不可得”,烦恼的根源就被她破坏了,就证得小乘的三果阿那含,断了三界的见惑以及欲界的思惑,在我佛法当中可以说是成就一种精进的功德。因为她没经过初果、二果,从凡夫直接证得三果,那这种人理观很强的。所以,证得三果,成就精进的功德以后,她心中的贪爱之水就完全干枯了;也因为摩登伽的这样的一种解脱,才使令阿难尊者解脱于这个淫欲之难。

这一段等于是,佛陀讲完了道理,准备开显实修之前,它到底是一个什么含义呢?就是讲到多闻跟观照的差别。不过蕅益大师说,多闻本来是入道的根本,但是停留在多闻,只是产生一念的信心——我相信妄想是虚妄的,我也相信我们的真如本性是本来具足的。我讲实在话,你只有相信是不够的。就是你必须透过这个教法的学习,真实地去观照,把这个多闻的知识转成内心的观照,才有真实的断惑证真的功德。只有信心是不够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净土宗的人,你要成就两种观照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

【推荐】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关于僧人还俗问题三则

告青年苾刍(比丘)之还俗者 近年以事变纷乘,居各种地...

追求名利的心永远都没有尽头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半...

把福报留在法界将来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样样都要。很多人念经,做功德很多...

各类蔬菜最营养的部分

一般来说,蔬菜可分为茎叶型、块根型和果实型三大类,...

【佛教词典】俱生

(术语)俱生起之略。与吾生俱起之义。人之惑心之起,...

【佛教词典】本寂

(840~901)唐代禅僧。泉州莆田(福建古田)人,俗姓...

玄奘法师传

第一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

10个生存之道

1、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

扫除尘垢得解脱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槃特尊者告...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

用你的观想力来供养

供养佛的时候,那是法供养最。香花灯涂果啊,茶食宝珠...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调马喻

从前,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起初,这匹马性情粗...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无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宝莲

无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宝莲,这两句话是说到阿弥...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