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2023/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见解偏差,以为有钱是最大的快乐,有钱才是富有,因此做了金钱的奴隶。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世间上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因此,《太子瑞应本起经》说:

一、无病第一利

世间上什么最好?就是不生病。

平时我们不觉得健康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如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足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不但自己苦恼,也影响亲朋好友为我们担忧。《佛医经》载,一个人得病有十种因缘:

1、久坐不饭,2、食无贷,3、忧愁,4、疲极,5、淫妷,巳,瞋恚,7、忍大便,8、忍小便,9、制上风,10、制下风。

《心地观经》说:“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愍,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

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多注意身体的保健。身体的病痛固然让我们产生苦恼,而心理的毛病,更是使我们昼夜不得安宁。譬如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贪瞋痴等烦恼时,虽然努力加以排遣,却才下心头,又上眉头,那么的力不从心。

又譬如心中充满种种的欲望,虽然极力加以克制,却又事与愿违,不能随心所欲。这种由于我与心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调和所带给我们的苦痛。更何况心是主宰者,如一国之君操纵著一切,是永远存在的,一旦被贪瞋痴慢的病侵蚀,成为病心、坏心,将轮转到地狱或畜牲,受大苦痛。

因此,这永远存在的心要好好的爱护它,时时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来调伏它。所以,身心健全无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二、知足第一富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由于有私心,对于世间上的一切总是贪得无厌。有的人贪求过多,为了满足无限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摄取,而误蹈法网,身陷囹圄。

所以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已饱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所以,世间上谁是最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几十亿、几百亿的财产,拥有房屋数百间、土地几百甲、几干甲就是富有的人,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三、善友第一厚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别译杂阿含经》说:“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人所以能存在,乃是靠众多的因缘关系而来。朋友,就是重要的因缘之一。朋友有益友和损友。

《长阿含经》载,益友有四可亲:

一、止非:见人为恶,则能遮止;示人正直;慈心愍念;示人天路。

二、慈愍:见利代喜;见恶代忧;称誉人德;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三、利人:护彼不令放逸;护彼放逸失财;护彼使不恐怖;屏相教诫。

四、同事:为彼不惜身命;为彼不惜财宝;为彼济其恐怖;为彼屏相教诫。

《孛经抄》说,友有四品,“如花、如称”的是损友,“如山、如地”的是益友。

又说交友之道乃:“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会友道。”

《四分律》谓亲友具有七法:1、难与能与,2、难作能作,3、难忍能忍,4、密事相语,5、互相覆藏,6、遭苦不舍,7、贫贱不轻。

所以,我们结交朋友,是为了互相砥砺,互相帮助。好的朋友能给我教导,给我劝解,给我知识,给我帮助。譬如春秋时代的鲍叔牙与管仲,二人笃于交谊,世称“管鲍善交”;目犍连因知友舍利弗,得以归投佛陀,共同追求真理。所谓“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亲近善知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恶知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此,好的朋友是最可亲的人,也就是“善友第一厚”。

四、无为第一安

无为,是涅槃的异名,就是“不生不死,不生不灭”,人活在世间上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成了要坏,坏了再成;人生了要死,死了又生。但是涅槃的境界是:

一、无生的境界:涅槃已没有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二、无住的境界: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在万里虚空里。

三、无我的境界:已去除我执之我,而存真如之我。犹如黄金去了杂质,发出灿烂的大乘光芒,发出慈悲平等的光辉,普照世间众生。

四、无缺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那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的平静,有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实的世界……所以说,涅槃就是圆满,也就是所谓“无为第一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别跟情绪互动,否则人生没完没了

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

一声青磬万缘醒,这个才是真福报

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

【推荐】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

学佛后,不要去讲碰运气,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么时...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六件损财消福的事

求财之人,有六种事不当做:一是种种戏,就是赌博;二...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佛教词典】顺逆观察十二缘起

【顺逆观察十二缘起】 p1112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五页...

【佛教词典】波理夜呾罗国

波理夜呾罗,梵名 Pāriyātra, Pāripātra, Pāryā...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

夫妻之间多留一些空间

王辉在上大学的时候,和阿梅相爱,两人感情很好。毕业...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真正皈依三宝了,哪有这些魔难

我们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再读一遍,...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