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会不会有副作用

宏海法师  2024/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会不会有副作用

问:假如带非常小的孩子皈依,根本不知这小孩以后长成什么样,善根如何,福德因缘如何,或者就是个普通人,知道皈依后也做不到如理如法,多多少少都会造业。因为没有尽力去做到如理如法,那皈依会不会有加重当事人的罪业之类的副作用,皈依真的只是一个形式吗?皈依真的具有让受者不堕恶道的功用吗?”

宏海法师答:皈依确实有不堕恶道的功用,但是要看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心皈依。有时候也是一种结缘皈依,好比说,我们皈依的时候,他刚好因缘现前了,那凑热闹也跟着皈依了,信誓旦旦念了一堆,也没有啥发心,从此以后跟佛法僧三宝再没缘。这只是结缘皈依了。

现在为了进山门免门票来皈依的也有,来了就问,这个皈依证将来进寺院能不能免票?那这个发心就是欲求皈依了。

真实的皈依,才不堕三途八难。为什么?因为你紧紧地跟佛法僧三宝围绕在一起,觉净正。那你皈依了,三宝加被,至少三宝能救苦于三途呀!佛菩萨到三途里边去超拔,就靠皈依这个业缘功德。堕到三途里边的那些众生,假如说他过去有业缘功德,比如说佛菩萨到地狱里边,就能跟他发生因缘,这也叫不堕三途呀。拔出根本业缘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说皈依是可以不堕三途,但是取决于我们的发心。

至于说非常小的孩子去皈依,你想想,那得要多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像我们出家人也说,童真入道正信出家。十七八刚刚长成人,马上就能够发心出家,童真入道,这得有过去多大的栽培呀!我们往往去设想前因后果,已经发生的事实和正在进行的事实就是因果呀。他很小,父母就能抱到庙里边来,跟师父结缘给念皈依。那你想想,不要说抱小孩了,父母都不去庙里的有多少?还要谤佛谤法谤僧的有多少?抱着小孩到庙里皈依,哭个没完,一会儿都不待的有多少?这都是差别相。

那么小孩能够带去皈依,因缘成就了,本身就已经说明他很有善根。再说了,就算结个缘,在他这一生中也是一种很大的加持。那我们现在结缘皈依基本上是常态了,达不到真实皈依这个境界,但总比不结好。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你不必多虑,皈依就是要三宝加被,要相信这个法嘛。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上面理解皈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

犯邪淫戒后,信愿持名还能往生吗

问: 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推荐】圣严法师对生死的对话

问:未来如果有人提起「圣严师父」,希望他们如何记得...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

修不净观会不会生病

问: 请问师父,修不净观如果说观到内脏腐烂的话,会不...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

木瓜5大法宝护肝脏

木瓜的营养保健作用流传已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佛教词典】大慈大悲

指佛菩萨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慈悲心而言。即广大无边之慈...

【佛教词典】一心圆融

谓万有之实体真如,唯是一心,止观曰:一心具十法界。...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一牛断三命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

六根的饮食

大自然里,树木花草要浇水,稻谷米麦要施肥,牛羊驴马...

圣严法师:随时要有面对无常的心里准备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面对无常的心理准备,走完第一...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

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我们修道建立信心之后,学佛有种种困扰,使你丧失信心...

无你无我

有僧人问京兆兴善寺的惟宽禅师:道在什么地方? 惟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