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净界法师  2024/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总有一些事情要做,这个时候或者是行、或者是住、或者是坐、或者是卧,乃至于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你只要有因缘,你就把你在念佛堂所栽培的那个念力,再把它提起来。

你单独的提你的佛号,这个就是“一切”。你的身体可能有工作,但是你内心当中还是一样,一句弥陀念诵听。古人说:“终日走街坊, 心中念佛忙”。你的身体是在行住坐卧,但是你的内心 “心中念佛忙”,这当然都是要有前面的静中修的基础,这是动中修。

要修到什么程度呢,“念兹在兹”,就是说我们念佛的目的,当然能够断烦恼最好,但起码的标准要达到“念兹在兹”。什么叫“念兹在兹”呢,其实印祖也解释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个造次,就是很急遽、很匆忙的样子,有紧急的情况发生了,乃至于颠沛,就是很狼狈困顿的样子。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一切法因缘生,我们这一念心它是受熏习的,它受你的造作、你的业力来熏习,这句佛号经过你这样子,重复的在心中一次一次的熏习,它就由生转熟。其次,那个烦恼的势力,贪烦恼、瞋烦恼,它被你的佛号一次一次的折损以后,它由熟转生,这个时候在你内心当中,烦恼虽然是在的,但是你的内心当中,佛号的力量是最大力量。乃至于印光大师说: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

烦恼活动的时候,贪烦恼、瞋烦恼活动的时候,你过去在念佛堂,在平常念佛的势力,你一提起来,佛号在心中一运转,烦恼就不动,你有这种功德力。在所有的内心等流当中,佛号是最强大的等流性,这个时候要以祖师来说呢,“净业成就,往生有分”。这个就是一种功德消长,念兹在兹。

这个时候你念佛起来都是有味道的,这个佛号有味道,不是我们刚开始觉得念起来好像没什么法喜,这个时候念起来,佛号散发出功德力,你能够感觉得出来,你真的知道这是“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你内心跟佛号的距离很接近,这个就是“念兹在兹”,这是一种功德相状,这是一种正修的因跟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初学者怎样保持道心不退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推荐】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佛教词典】十一切处

又名十遍处,即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

【佛教词典】小律仪

(术语)比丘比丘尼。受持之小乘戒也。显扬大戒论序曰...

受了菩萨戒,能否为生病的家人杀生做荤食

问: 弟子学佛多年,已受菩萨戒,吃长素。但家中老伴不...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佛门里的养生妙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

不去计较缺点

有一天,徒弟问禅师道:世上真有完人吗? 禅师笑而不...

看看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按这种逻辑,顶级富豪岂不是...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倘若只有悟而没有证,纵然...

救度恶人的药师七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最可怜的人,这种人就是恶人...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问: 请问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吗?特别是念...

修行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谈什么呢

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

用施无望报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积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