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净界法师  2024/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个人开始打佛七以后,他突破了前面的色阴,他对色阴的快乐、病痛,已经慢慢淡薄了,他知道一念心本来没有色阴,所以没有必要受它干扰,该干嘛就干嘛。这个时候心中已经有一定的光明,他就在打佛七的过程当中,专注的安住佛号。

那么摆脱色阴以后,当然第二个就是感受的问题了,“内抑过分”,就是他某一支香特别的摄心,心收的非常好,突然间在内心深处,发无穷悲。他本来佛七打的好好的,突然间,莫名其妙内心悲从心起。到什么程度呢?他看到地上的蚂蚁,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他看到这个蚂蚁在地上跑,说哎呀,这只蚂蚁就像我的儿子,如此的可怜,心生怜悯不觉流泪。他会为一只小蚂蚁流泪,会为一只蚊子流泪,这个就是发起无穷的悲伤。

这怎么回事呢?佛陀说,其实这个跟成就圣道没有关系。那是因为你对感受过分的调伏跟压抑,所以把你过去生悲伤的习气给逼出来,只要你知道这是一时的假相那就过了,这种情况会自己会消失掉。因为它是生灭心,它有生有灭。如果你把它执为真实的功德,那你就惨了。

有悲魔入其心中,这个时候你一看到别人就感到悲伤,然后看到谁就哭,“失于正受,当从沦坠”,就堕入魔境了。当然他这个悲不是只有悲,有时候产生喜。有些人念佛念到莫名其妙欢喜,看到谁都欢喜,这你要注意,这是感受的魔境。

其实我们打佛七,师父作为主七和尚,我不太喜欢有人一念佛号就哭。你知道吧!这不是好事情,你们觉得这个事情好不好?你不是来哭的嘛?你是来念佛的。你不能纵容你的感受,这容易出事你知道吗?当然你说你这辈子没有听过、念过佛号,第一次念哭几声,那就算了,发泄感情。你每一次打佛七都哭,就有问题了,你知道吗?

它是这样,诸位,你越纵容它,你每一次就越想哭,你知道吗?这个感受是没完没了的。你哪一次要出事就不知道了。所以一个正确念佛人的心是寂静的,你皈依阿弥陀佛就皈依阿弥陀佛,干嘛用感情呢?你对阿弥陀佛通身靠倒,不表示你要诉诸感情,那是世间的因缘,对不对?少用五阴!师父这再强调,五阴不是好东西。受想行识不是好事情,那是增长生死业的。

所以为什么要摆脱五阴,直接用心面对佛陀,用一念心去面对佛陀。我对阿弥陀佛一心归命,但是我不诉诸感情,这个很重要。你一旦诉诸感情,就被感情的魔所控制了。要么悲伤,要么看到谁都欢喜,这个都不正常。明眼人就知道这个被五阴控制了。修行就是要摆脱五阴,结果你越修跟五阴越靠近,你这不是生死业嘛,是吧!

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你一定要事先知道。就是说,一个修行成功的人,你从他的身、口、意看得到他的五阴的气氛。他的色、受、想、行识越来越淡薄。说菩萨要有大悲心?大悲心不一定用感情的方式表达。你知道吗?不一定要五阴的。你看菩萨的大悲是跟理智相应。所以,你一定要怎么样,在你的身、口、意最好看不到五阴的味道。看不到你的感受、想像、执取,这种东西都不是好事情,要摆脱五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恽又。江苏常州人,平日一向持诵《金刚经》,他的长子...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

怎样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

问: 怎样才能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 慧律法师答:...

不能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推荐】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

能够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就是你能够依《观经》来无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凡事推因验果,皆可论及过去与未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爱拿自己的长处去揭别人的短...

道证法师开示念佛的方法

我们只要很诚恳,真正安下心念阿-弥-陀-佛,念清楚他...

【佛教词典】直说

(术语)直说法义之长行经文也。十二部经中修多罗之说...

【佛教词典】平等意趣

梵语 samatābhiprāya。如来说法四意趣之一。又作平等...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格言 珍妮是个...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红薯的保健与妙用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佛学漫画】药王孙思邈

他被尊为药王,把慈悲心发挥到了极致...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

明学长老: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

大安法师:预知要往生,但为什么没走

问: 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