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中品。
中品上生,利根回大声闻,即法行人。
这个是属于声闻人,但是他临命终之前听闻大乘佛法,已经回小向大了,他是法行人。法行人是属于智增上的,智增上的声闻。他的行法是受持五戒、八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偏重在持戒,身口意当中,没有种种的过患。看这个意思,这个人持戒持很清净,无众过患。
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比丘来迎,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这个时候阿弥陀佛跟诸比丘来迎。
前面的上品,这个大乘根性的菩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及莲池海会的诸大菩萨现前;但是这个地方因为他是小乘根机,所以见不到菩萨,而见到比丘来迎接。
佛陀为他说苦、空、无常、无我四谛法门,赞叹出家的功德,能够离苦得乐。他听了以后,特别的契机,内心感到安慰,感到不颠倒。这个时候身坐莲华台,拜佛即往生。他就发现自己坐在莲华台上,感激佛陀的慈悲接引,他就拜下去,一拜下去以后,一下子就到极乐世界。一到的时候,华就开了,一下子华就开了。
看这个华开,我看《观经》的内涵,就跟你的罪障厚薄有关系。这个罪障厚的人,他的莲华会开得慢一点;罪障薄一点的人,莲华会开得快一点。不过莲华开了以后,见到佛陀是说大乘法、小乘法,那是根机的差别。
我们看佛陀为他说什么法:华开见应佛,闻四谛法,即得阿罗汉道,具三明六通。
莲华开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应化身佛,佛陀为他说四圣谛的法门,告诉他:应该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法门。听闻以后,成就阿罗汉道,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所以本经上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事实上极乐世界摄受的根机,它没有摄受三乘根机。我们看《法华经》,十方诸佛的国土,有很多的国土都讲三乘法,以一佛乘分别说三,摄受三乘根性的人。乃至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应化,他的弟子也有三乘根性的人,有大乘的文殊、普贤菩萨,小乘有舍利弗、目犍连尊者,有三乘根性。
但是事实上,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二乘种不生,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有阿罗汉呢?因为中品的人是一个小乘的凡夫,他生生世世所串习的小乘的善根特别的强。虽然临命终之前遇到了大乘的善知识开导,回小向大,但是他小乘的等流习性的势力太强,所以佛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一佛乘分别说三,为他说小乘法,先证得小乘果。但是因为他已经发了菩提心,事实上也可以说是大乘的菩萨,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