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谕法师:开智慧

智谕法师  201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其实错误。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有禅定障的人,不开智慧,所谓定能生慧嘛!散乱心不生慧。所以《般若经》上说:“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净到一念不生的时候,般若生,般若就是智慧。

生智慧有三种缘,障智慧也有三种缘。生智慧的三种缘,第一个是持戒,第二个修定,第三个发慧。佛说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如果能够持戒,修定,自然发慧。修戒定慧,一定可以了生死。如果不持戒能有定的,无有是处;没有定能够发慧的,也无有是处;没有戒定慧能够了生死的,也无有是处。如果有戒定慧功德,此人虽弱必强,虽愚必智。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念不生般若生,以戒定的功德生智慧。佛说过,生死烦恼要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这样才能了生死。

还有三种缘,障智慧,第一个就是不持戒,第二个喜攀缘,如果人的攀缘心重,不发智慧。什么原因呢?散乱心不生智慧嘛!第三个好愤闹,这也是智慧障。发智慧,一定居空闲处,空闲处,外无愤闹,内无五欲五盖。

总说起来,持戒律,就可息你的攀缘心;持戒律,就可息你的五欲五盖。没有智慧,而可了生死的,无有是处。净土法门大慈大悲,要是至诚恳切求阿弥陀佛,也可往生西方。如果这三种障障得你念佛心都不真诚,往生也是无望,所以大家应该提高警觉,智慧是以清净心为种。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香严禅师修禅不开悟,天天善思惟,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逐渐达到一心不乱的地步。有一天锄土,往外一丢,有块石头打到竹子上,啪啦一响,他开悟了!这不是你多读诵得来的,这是不思议法。真要到你开智慧的时候,睡梦中可以开智慧,静坐中可以开智慧,工作中可以开智慧,甚而言之,走路的时候也可开智慧。

我们都是渐根人,不是顿根人。佛法踏踏实实,真真确确。我们渐渐地修,必可渐渐地开智慧。如何增进智慧?很多人认为?读诵是增进智慧的方法。

智慧生长,是有因有缘。有因有缘,智慧才生。什么是因?清净心。清净心的缘是什么?广学多闻。清净心为体,广学多闻为缘。广学多闻依附于清净心,否则,背道而驰。好比世间人父母生子,子之所生,依母为因,依父为缘。母是其体,父是其缘。父缘可改变,母体不变,生子绝对不能离开母体。

如果有人只重读诵,不知清净心,没有母体,怎能生子?那是愚痴人的想法。

所以要记着,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如此,智慧才生。如果没有清净心,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障乎禅定,如果一障禅定,叫狂慧,不了生死,不得解脱。

什么原因呢?所谓解脱,勉强说起来,解脱就是清净心。失清净心,怎会得解脱?所以广学多闻、读诵时,要注意清净心,狂乱心不入。

所以古德读经,先烧一炉檀香,好像对佛菩萨一样,不敢丝毫大意,心不狂驰,然后读经。不但是道人如此,世间人也如此,世间人有一句话叫“焚香夜读”。现在人不同,不知道这个道理,看著电视读书,那是白读。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始终保持清净心。最好看经时,先合掌默念佛号,心确实清静下来以后再看。看不懂,合起经本来,念佛净心,或者一天两天,不一定,上午下午也不一定,心一清净自然发智慧。如果看到头昏脑胀,还是死逼着看,没用的。就算得到一点智慧,那是狂慧。

还有一点要注意,看经,看一遍,是一遍的层次;看十遍,是十遍的层次。因为经文里有教有义,义理要深入。如今天看的经文,和三年前、十年前所看的不同,今天看经则深入了,好像知道其真实义了,以前是懵懵懂懂。如果愈深的经文,必须要一遍一遍地看,清净心以后,再看,这是定慧等持。

因为什么原因呢?广学多闻是能熏;阿赖耶识是所薰。它不是一次薰进去的,如读《心经》,一遍背不下来,十遍、百遍,一定背得过来。

所以,众生皆不究竟,就算你懂了以后,不过是皮皮毛毛,还需要进步,究竟者唯有一人,就是佛。叫无上正等觉。大家不信,你看一遍情形,和再看就不同,今年的水准比去年提高。因为等觉以后还都要进步,何况众生?

有因有缘智慧生。清净心是因,广学多闻是缘。若颠倒执著,不得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

几块砖的启示让残疾乞丐变成富翁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耀一法师:初学佛应读的几部经

一、 《地藏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

【佛教词典】入王宫门戒缘起

亦名:突入王宫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

【佛教词典】见分

【见分】 p0638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似能缘相,...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

做大事业需要哪种精神

自利能让人走多远?市场边界的扩展应该有怎样的过程?...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包含了无量无边的意思

人类语言中最好的一句话便是大家都听过的阿弥陀佛,有...

忏云老和尚谈自己50年过午不食的体验

已经吃素的人呢?我看他们现在好多人练习日中一食,我...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

坦荡面对挫折,从容迎接失败

从记事开始。我们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 求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