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惟贤长老  2011/09/13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果、净因、净缘、净果,染净相对;恶因、恶缘、恶果、善因、善缘、善果,善恶相对。

染因、染缘、染果就是指内心烦恼重,有染污,是世间法。佛经所讲之五浊恶世就是指世间上是有染污的,如环境染污、空气染污、水源染污、社会染污、人心染污等等。

净因、净缘、净果,就是内心很干净,很纯洁,没有烦恼,是解脱善。

善因、善缘、善果,是世间善。比如大家今天能够聚合在这里,接受三皈五戒,这是有因缘的,不是偶然发生的。假若我今天不从重庆飞到北京,不是因为广济寺、灵光寺方丈升座,他们请我来,有这个法缘,那么大家就不能相见,你能说是偶然的吗?是自然的吗?当然不是!这是因缘所生。特别是学佛的因缘,非常难得,不是一生一世结来的,是多生累世结来的。所以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三个“难”字,人身是不容易得的啊,佛法更不容易闻到,善知识也不容易遇到。今天对于大家来讲,人身已经得了,佛法已经开始闻了,善知识、善友也遇到了,这是很大的福报啊!你们要尊重这个福报。

恶因、恶缘、恶果,就是走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的道路,可怕得很!

对于学佛人来讲,恶因、恶缘、恶果走不得,染因、染缘、染果也走不得。必须要走善因、善缘、善果的道路,进而内心清净,种净因、结净缘、得净果,这样就能成为出世圣人,包括声闻、独觉、菩萨、佛。

二、皈依三宝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

今天,你们走上了皈依三宝的道路,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很大的转折点。皈依三宝,究竟皈依什么呢?就是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又称之为三皈依。

皈依佛。什么叫佛?梵语叫佛陀,中国叫觉者,觉悟了的圣人、圣者才叫佛。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森罗万象,从本质到现象,都已经亲自了解、亲自证得,有大智慧、有大福报、有大威力、有大功德。只有佛才是苦海中的舵手、航船,才是黑暗中的明灯。为什么呢?因为他觉悟了真理,以先觉觉后觉。

众生都是佛,但是还没有觉,从闻佛法以后,就开始走觉的道路,走这条道路是可喜的,由迷到觉。一般人都是迷,迷什么呢?迷于因果,不懂因果,迷六尘境界,贪恋色声香味触法,贪恋财色名食睡,都在迷中。皈依佛以后,就开始由迷到觉,把心灵慢慢打开,就开始觉悟了。

皈依法。何谓法?就是所有佛的经典、教法。这个教法一方面是明理,就是讲因果、缘起性空、三法印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是讲行,指导我们如何修行,如何走解脱烦恼的道路。

皈依法以后,才能够由邪转正,不走邪路,走正路,而且掌握走正路的方法,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使自己内心的光明都能够放射出来,看清道路,就可由恶转善,由染转净。

皈依僧。僧是代表佛所说法的、住持正法的团体。僧是以戒为主体,僧就要持戒,持戒就可作为一般人的师范,称为德行。所以皈依僧,具体就是要持戒,比如说三皈五戒,你就要具体地行持,要守,以此建立德行,提高人品。这样子才能解脱。

所以今天你们皈依,要明白皈依的道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以他为典型,以他为模范,以这个方式来影响自己,使内心觉悟、内心光明、内心恢复德行,从此走上一条光明大道。由皈依住持三宝,最终达到恢复自性三宝。住持三宝一是佛法,指佛的教法、经典;二是佛的像;三为住持的僧众。依止这个形象,最终目的是恢复你的自性三宝,你自性觉悟了,就恢复了自性佛;你自性有智慧了,光明出现了,就恢复了自性法宝;你的德行提高了,品质提高了,能够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恢复了自性僧宝。

三、五戒是学佛的基本戒律

皈依之后,要奉行五戒: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第一,不杀生。你们要记得,不要杀生,杀生这个业重得很,你杀了他,他将来杀你,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即便你做点善事积些功德,可以将功赎罪,但是疾病千年,重罪轻受,要得病。杀业重了,就有天灾人祸。旱灾、涝灾、战争、瘟疫等一切灾难从杀而起,很可怕!娑婆世界杀业重,佛法以慈悲为本,首先戒杀,不但是人类自身不能互相残杀,对于胎、卵、湿、化的生物,空中、陆地、水中一切动物,从大到小,都不能杀,都要爱护。

第二,不偷盗。别人的哪怕一分钱、一点米,没有给你,你不要去拿。日常行为要正当,不偷,不抢,要廉洁奉公,不要贪污,不要欺骗。如果你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过度地享受,过度奢华,将来自己的结果就不好,会得贫穷、下贱的果报。

第三,不邪淫。作为在家居士,要保持一夫一妻制,保持夫妻的纯洁,保持家庭的幸福。正常的夫妻关系是可以的,不能在这方面淫乱,去破坏别人的家庭和婚姻。邪淫会导致家庭不和,伦理道德丧失,引起社会混乱。社会上有些歌舞场所容易引发淫乱,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不能出入,沙弥戒、八关斋戒里都有这一条。淫乱是罪恶的根源,是干扰社会安宁、破坏风俗的根源。不遵守这一条,礼、义、廉、耻无从谈起,就丧失作为一个人的理性了!

第四,不妄语。就是对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包括不要说粗恶语,带骂字的话;不要说离间语,互相挑拨,引起是非;不要说绮语,绮语就是一种花言巧语、没有意思的话,或者是下流话,都不能说。《金刚经》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说真语,说明宇宙的真理;实语就是客观存在,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就是,非就非;如语就是这个语言是真理,不变动;不诳语就是不打妄话;不异语就是不要说矛盾话。我们要学如来的语言: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

第五种,不饮酒。不饮酒是遮戒,酒本身无所谓善恶,得了风湿病,还可以适量饮用药酒进行治疗。但是不能随便饮酒,因为酒是迷性、醉性,把持不住就饮用过量,醉后闹事甚至会引发人命官司,醉后驾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学佛的人要保修禅定,保持理智,饮酒恰恰就会丧失理智,所以禁止饮酒。这条戒还包括不吸鸦片、白粉这些毒品。

以上这五条戒就是学佛的基本戒律,不管出家众、在家众都要遵守,不能违反。

今天,大家相聚在这里,皈依三宝,求受五戒,这是一个善因、善缘、善果,希望由善因、善缘、善果的世间善,通过修行,逐步转成净因、净缘、净果的解脱善!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好比农夫有自由决定现在...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

【推荐】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和功德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

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

问: 请问法师,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为确保往生,命...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

【佛教词典】于病有情不往供事戒

【于病有情不往供事戒】 p0753   瑜伽四十一卷十五页...

【佛教词典】父城

(杂名)迦毗罗城也。是佛之父王之城,故名。寄归传一...

【视频】能杰法师《破煞的方法》

能杰法师《破煞的方法》

【视频】《药师经》平兴寺僧众念诵

《药师经》平兴寺僧众念诵

【视频】慧律法师《众生是依止,圣人是依附》

慧律法师《众生是依止,圣人是依附》

高僧的眼泪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离家很远的山上的寺院,...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

释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很久...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

何谓「大佛顶」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

吃素念佛能解决什么问题

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时,总是相对于我们的判断标...

【推荐】没有信愿,再多佛号都没有用

我们净土宗的人,强调临命终的感应道交,因为我们真正...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星云大师:礼拜观音菩萨的感应

佛教里的规矩,戒期圆满的时候,要烧身供佛,以示虔诚...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如何劝人改错

问: 团体里有人习气重,恐将影响新发意的菩提种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