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四种障道缘

2011/06/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何用心观照。有任务观者,必然压制了学佛的轻松、自在、快乐的内心受用,将虔诚、自愿、轻安、愉悦、受用的佛法变成苦恼、被动的束缚,忘记了佛法就是生活之法,忘记了修行就是修心、就是使人人本具的清净平等慈悲的佛性,在契理契机的功课中显现出真心的妙用。功课分为定、散二课。定课诵经修定力,散课念佛修净心。若掺杂了任务观点,心就不净,法与心就不相应,欲达一心不乱就更望尘莫及了。

2、功德观

“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作恶,其恶无过”。学佛人不知功德与福德的区别,真正的功德并不在事相上,也不在修法上,更不在诵多少经、念多少咒上。功德是与本性相应,它是内心世界脱离了烦恼的一种清净无染的状态即无念、无知、无见,它是自我性德显现的一种悟证。念念无滞、洞见本性的妙用为功德。

见性是功,平等心是德;谦谦无我慢之心是功,身口意与礼相合是德;心生万法是功,入法离念是德;念佛不执著,念与净心相应是功,生活、修持心不染六尘是德;心地清净是功,平等慈悲是德;无我相是功,行普敬、三轮体空布施是德。功是精纯的功夫,德是身口意三业的德行。功德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做来的,是在修持中积功累德,念念无住,放下有念,又不住无念,使自己的身心世界与佛果菩提融为一体则功德自然显露,道业亦在无知无觉中完善。

3、名相观

佛门经典浩如烟海,诸宗著作名相极多,学佛人若钻字义,着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最后得到的是佛学,而非佛法,不是学佛人。经典律论诸多名相,不过是如指引月,若死在名相上,必背离佛理。全佛是心,全心是佛,离此则背离佛法的究竟,不能开智慧,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所知障会遮蔽本觉的清净心。

什么人被名相观所障呢?理论多(从经论得而非自性悟)实参少者;说禅多(口头禅)见性少者;望文生义多自性流露少者……佛门的文字乃敲门之砖,悟道后必须离文字相。佛法非从外得。只要不思、不想、无念、无求、无得——当下即是。

4、仪规观

佛教为了接引信众设了许多仪规,如寺院的早晚殿课诵,禅宗的禅堂,密宗的坛场,净土宗的佛七、念佛会等都有许多仪规,绕佛、止静、跑香、坐禅、灌顶、礼佛等,很少有人明白仪规的作用,而起执著心,如上几根香,点什么样的蜡烛,进大殿如何迈腿……佛门的仪规是修行中起摄心作用的,是一种礼节,这些礼节让人感到道场肃穆庄严、使参加者从心里对佛像、对出家师、对经典油然起敬。仪规的严肃性和道场的气氛感染你妄念不生,全部身心都投入,使心清净,久之“心净体亦净”,它不但是精神疗法,心灵的熏陶,使你万缘放下,一心向佛、向道,尘劳烦恼不生,身心必然轻松自在。假如执著仪规神圣不可侵犯,稍一不慎有些误差,心里不免恐慌。怕菩萨、护法见责,就有可能出现灾祸疾病,“万法心想生”嘛!主要在差别事相上起了分别心,千斤压力在心头。若死在仪规上,又如何体证妙明、空灵之境呢?古人参禅,有“呵佛骂祖”之说,但这是修自力解脱,上上根性之人所为,我二力净土法门切不可仿效。

佛门的仪规是提供修道人的方便,但修行人的真功夫并不在仪规的本身,它是借境修心的仪式,若执著仪规被仪规所缚,便不能圆融入道,应不住仪规相,应明仪规理,即相离相,以仪规束尘劳修净心。当然这里所讲的决不是不执行仪规——因没有规矩毕竟不成方圆,只是莫被它所缚!

障道之缘,说之不尽,此四种障,对念佛者,较有普遍性。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般若智,不了解佛法的真实义,不能以假修真、借法证真,若能以佛知见为知见,回光返照,对一切事、人、物,甚至一切法,都不住着,“空灵无住妙用无穷”,心地必然清凉自在,热恼不沾。心如镜映物、如水现月,身心不动,运用诸法而不住相。不留修、不修之痕,戒于心,行自然,横顺众,唤群萌,若能如此修行,该多自在呀!

着相求法本无法,离相修心真修行。

世人若明真空理,觉悟自心证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星云大师《要空,才能有》

佛教讲空,是要空诸执著,空诸两边,空诸假相,空诸对...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 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

【佛教词典】白业

指一切之善业,因善业是清白之业,又能招感清白无垢之...

【佛教词典】四王忉利

(界名)四王天与忉利天也。...

一饮一啄来之不易,从点滴处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

守空锅的老夫妇

佛经中有一则小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

能听闻到地藏菩萨的这个因缘有多难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

果报有哪五种

前面我们谈到这个业力,包括名言种子,包括业种子,这...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