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2011/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法与非法的界限是什么?”他的师父回答他说:“对治烦恼则为法,不治烦恼为非法。”意思是说,如果你所学的法能够对治你自己心中的贪嗔痴等烦恼,这样的法就是佛法;如果你所学的法不能对治内心的贪嗔痴烦恼,这样的法就不是佛法。

这个简短的对话非常值得我们现在的很多学佛人去深思。我们很多人,口里能够说出一大堆佛法的词汇,但是却对治不了内心的种种烦恼,这就说明,这个人所学不是佛法,即便开口闭口用了很多佛教的词汇,这些法对于他自己的心来说,并没有构成真正的佛法。

相反,如果一个人,即便嘴上一个佛教的词汇都没有用,但是却能够提供一种对治烦恼的有效方法,那这种方法也是真正的佛法。

我这里要说的“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出自一本英文书《Loving what is》,书名字面的意思是:你所面对的现实是什么,就用爱心来接受这个现实。 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之后的名字叫做《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华文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虽然一个佛教的词汇都没有,但是其中所介绍的去除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我认为就是真正的佛法。因为其中所介绍的去除忧郁与痛苦的方法,与佛教所说的一些方法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善加体会与利用,则一定能去除内心的痛苦与烦恼,也能帮助他人去除内心的痛苦与烦恼。这里我们将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去除忧郁与痛苦的方法归纳为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1:树立“忧郁与痛苦起源于心中错误思想”的正确见解

也就是,我们必须对这样一个道理生起定解:我们内心的一切忧郁、恐惧、痛苦等一定是由内心的一个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或错误见解引起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对这个道理进行反复观察并生起定解很重要。通常,很多人会认为,是外境的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等导致了我们内心的忧郁、恐惧、痛苦等等,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导致我们内心忧郁、恐惧、痛苦的真正原因不是外境上的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场景,而是自己看待这个人、这件事、这个场景的错误态度、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或错误见解。

如果不能树立这样一个见解,就会将自己内心的一切痛苦归咎于外境上的人或事,而对自己内心的态度、思想在自心痛苦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置之不理,这必然会导致自己仇恨外境上的人或事,然后就是一番较量与争斗。最后,如果斗不赢,内心会更加痛苦;即便斗赢了对方,其实更大的危机已悄悄在彼此心中潜伏,在未来某个时候——不是今世就是来世,一定会爆发更大的争斗和不如意。这样,冤冤相报无有了结之时,彼此相互纠缠,渐渐就会堕入深不见底的恶趣。所以,与外境斗是下策,所谓“上士不争,下士好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聪明的上士专门调伏自心,而不会去和外境斗,而愚昧的下士会专心致力于与外境做斗争。《入菩萨行论》中也说,与外境上的敌人斗不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勇士是和内心的烦恼做斗争的人。

心中生起的忧郁、恐惧、痛苦等这些情绪在佛教中称为烦恼,这样的烦恼一方面如同一把利刃插在我们身上一样,给我们的心灵制造了无数的痛苦,一方面它们却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对于心中的这些烦恼情绪,我们不能用刀杀,也不能用手去打或捉,更不能用笼子去监禁,而只能用智慧去斩断。

如何用智慧斩断呢?就是观察自心的忧郁、恐惧、痛苦这些烦恼情绪的起因,然后将导致这些烦恼的因给断除,烦恼自然就不会在心中生起。譬如,对于沸腾的汤水,我们不能用手与之接触,而企图以此消除水的沸腾,我们只要将水沸腾的因——锅灶下面的柴火撤走,水渐渐就会停止沸腾。同样的道理,纵然我们无法用绳子将烦恼加以捆缚,然后关进大牢,但是一旦我们洞悉到烦恼的因,去除这些因之后,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导致烦恼的因是什么呢?《净心法要》中说:“三有所有诸过患,皆由烦恼力所生,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意思是说,三界轮回的一切忧郁、恐惧、痛苦等过患都是内心的烦恼所导致的,而烦恼又是由内心的“非理作意”——也即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错误思想、观点等引发,所以只要我们去除了内心的这个导致痛苦与烦恼的错误思想,代之以正确的思想,也即“如理作意”,烦恼就会消失!

《Loving what is》这本书的导言中说:“每当感受到压力时——从轻微的不舒服,到强烈的悲伤、愤怒或绝望——我们很肯定这种反应必是某一特定想法引起的,不管我们觉察到它与否。消除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只要他愿意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用转念作业的四句问话,逐一揭露我们不真实的想法。透过这个反躬自问的过程,你便会发现,所有我们信以为真或视为天经地义的想法全都扭曲了事件的真相。当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愿去看真相时,就会承受各种情绪性的压力,那就是我们统称的‘痛苦’。痛苦是一种自然警讯,警告我们:你正执着于某个想法。如果我们仍是充耳不闻,不肯正视这个警讯,这时,就只好接受这个痛苦,并把痛苦当成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事实绝非如此。”

步骤2:如果你痛苦了,就找出导致你内心痛苦的那个错误思想

只要我们愿意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心,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存在于心中让自己的心饱受痛苦煎熬的那个“思想、观点、见解、态度、想法、念头”。这是隐藏在我们内心让我们受苦的真正敌人。通常,我们并不会将它当做“敌人”看,而是拼命地去维护它——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认贼作父的颠倒做法。如今,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要向他开刀!

步骤3:用“四个反问”去拷问那个思想

当我们对心中的这个想法不去观察时,就会认为这个想法的正确性是天经地义的、不用怀疑的。我们的心真的非常习惯于认同并维护自己心中生起的每一个念头,而不去拷问这些念头的正确性。现在,为了克服这种不良习气,我们需要用四个反问来拷问这个想法:

第一反问:那是真的吗?例如,我们心中认为:“我的孩子就是应该成绩优秀的”,但是每次考试,你的孩子表现得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优秀,于是你就开始发火、苦恼。此时,内心的苦恼就是由这个想法“我的孩子就是应该成绩优秀”导致的。你要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换句话说,为什么你的孩子一定要成绩优秀,难道别人的孩子天经地义地就是要不如你的孩子?这样一问,你就会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荒谬。觉得这个想法很荒谬,内心便好受多了。

第二反问: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固执己见是凡夫的习气,在这个反问之后,我们的心有时依然会很倔强,我们心里会说:“我的孩子当然应该成绩优秀。”如果是这样一个倔强的人,这第二反问就是必要的。通过这个反问,我们向自己的内心挑战,努力唤起内心的公正与良知,当我们静下心来再次观察这个观点时,真理的光芒或许能够在心中生起,此时我们就能观察到这个念头的偏颇与不公正。

第三反问: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透过这一问,我们就可以观察到这个“想法”与“自己的内心痛苦”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要这个想法在,内心的痛苦就会一直存在。例如,假如我们一直持有“我的孩子当然应该成绩优秀”的想法时,即便孩子很优秀了,我们还是觉得他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自己的内心一直会受煎熬与痛苦。

第四反问: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此时,你尝试着体验内心去除这个想法时的感觉,甚至持有相反观点时的感受。例如,假如我“我的孩子当然应该成绩优秀”的想法去掉了,我会是怎样的人呢?我会认为,我的孩子也会遭遇失败,考试也有可能会很糟糕,这很正常,面对孩子这次的考试失败,我还是应当接受,不应当给他太多压力。这样想象之后,就觉得轻松了很多,觉得这种推翻了原来错误观点的新观点,还是不错的。

通过上面的“四个反问”来质疑心中的导致痛苦的那个想法,这个想法的荒谬性就会渐渐显露出来。

步骤4:将这个导致内心痛苦的荒谬想法彻底从心中剔除,代之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想法。

认识自心想法的错误之后,就从心中彻底摒除这个想法,用更加客观公正的想法来代替它。于是内心的痛苦就会烟消云散。

结语:

不要轻视上面所说的这四个步骤,而要用极大的恭敬心来学习并实践这四个步骤,我们自然会从中得益。自己得益之后,就能让他人得益。如果我们心存傲慢,轻视这样的道理,我们依然会一无所获,并烦恼如故。

愚人重视的是金钱、名声、食物、衣服等受用,对真理与智慧不屑一顾,这样的人会痛苦深重;智者唯一重视的是智慧,只有具足智慧的人,才有希望获得永恒的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妒火杀死亲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你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在你愁眉苦脸度日之际,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

医院是个好地方

最近因为有亲属做手术,我便频繁地进出医院。看到的听...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南怀谨谈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

真正的喜乐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

【佛教词典】曹山孝满

禅宗公案名。唐代曹山本寂禅师以居丧期满比喻悟道时,...

【佛教词典】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经名)一卷,失译。佛于长者婆私腻伽之家受供养,其...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达摩大师皮囊歌

这皮囊,多窒碍,与我灵台为患害。随行逐步作机谋,左...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一日,佛子罗睺罗等五十位沙弥,听闻佛陀讲述波斯匿王...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 第一、我们...

济颠大师的末后偈

这个《济颠僧传》的最后边,最后就是济颠这位高僧临走...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

如何知道这个人能够承担大事业

修行人顺顺境境的、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不是很好吗?为什...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

狗要吃屎理他做甚,魔力强势不要争锋

至于某某外道,所伪造之书,吾人只好任彼所为,各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