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熄了一样,同时也让他看到自己待人不够慈悲,没有智慧,所以觉得非常惭愧。

我之所以提出这两句话,是因为佛教本来就主张以慈悲度众生,既然要度众生,怎么还会有敌人呢?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要度化、结缘的对象,当然就不可能把他们视为敌人了。

“敌人”的意思是指彼此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譬如情场有情敌、商场有商敌、战场有军敌、政坛有政敌;甚至同事之间,有时候为了要争取较好的职位,彼此竞相表现,希望自己表现最好,其他的人不可以超越自己,于是形成敌对的状态。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可以说是弱点。

既然知道人性的这项弱点,就要调整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首先要原谅人、同情人、包容人;也就是说,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应该包容;比自己好的人,则要向他学习。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学习、互为师友,不但自己能够得到成长,对方也会成长。

可惜的是,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无论如何想到的都是自己,不会替别人著想,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不放过他;不如自己的人更是欲除之而后快。如此,好的不要,坏的也不要,最后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这就是不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一体地对待别人。

慈悲的对象,除了慈悲别人外,也要慈悲自己。因为不慈悲自己,会让自己很痛苦。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谅自己,于是就伤害自己。其实做错了事,改过就好,若是不断责罚自己,就会一直陷在痛苦之中,这就是对自己不慈悲了。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果态度不慈悲,可能就会一再地伤害他人。

“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人在烦恼中纠缠可说是最痛苦的事,因为烦恼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运用佛法的空观智慧,有了空观的智慧,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如果说烦恼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就不见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的,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观念上还会颠倒错乱,才会产生冲突、矛盾和挣扎。

曾经有人类学家研究指出,人类最初都来自于非洲,且出于同一脉血源。如果从这个推论来看,正好与佛法所说“众生平等”的观点相通。不过人类是不是真的都出自同源,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心态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性是相通的。

既然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人类彼此之间便应该守望相助、唇齿相依,能够这样想的话,不但对自己有益,对别人也有益;而对别人有益,便是对自己有益,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结果,如此一来也就没有所谓的敌人了,没有敌人,就是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时时存着一颗善良与慈悲的心

早斋时,僧值师表堂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男子在寺院...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说,慈不掌兵。孙子也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

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

修慈悲观对治瞋恨心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争取时间,活在当下

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压力下,时间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圣严法师《大与小》

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辆车,遇到红灯,车停下来...

圣严法师《解铃系铃》

问: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虎头金铃,是谁解得?...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

【佛教词典】当位即妙

指在当分之地位,即为微妙;即使处于世俗间,不改凡夫...

【佛教词典】志言

(?~1048)宋代僧。寿春(安徽寿县)人,俗姓许。相...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心不留影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

阿弥陀佛这个愿发得太及时太重要了

垂慈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初机学佛决疑

客: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效的方法,答复几个问...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当时净影慧远为代表的诸师,对于九品往生的身分都判得...

手上的戒指,未必能保证白头偕老

张先生享齐人之福,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年纪比较大,...

居士楷模彭际清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

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

禅的心要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