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宗舜法师: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它应该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在里面。关于第一个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东西肯定不是佛教。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坚定的一个信念。

因为佛的教法是从大智慧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种清凉,它能够析出我们内心的烦恼,这种是充满了大智慧和大慈悲的,所以佛陀所创立的佛教,或者说它实证到的境界是不可能出现,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迷信的佛教这么一个概念。之所以大家会说佛教迷信或者说有些人迷信佛教,不是因为佛教本身如何是迷信的,而且我们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正和迷是相对而言的,佛教根本的目的是转迷为觉,觉悟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以一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曾经给它做过一个这样的定义,他说这是在我们的大家常常会读到的《正信的佛教》这本书的开头第一篇他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这么三个条件。

他说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到现在如此,将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一种道理或一桩事务的信仰或依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么它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这是圣严法师定义的什么是正信的佛教。

我们更多的关注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信仰佛教,因为我们可以觉得相信佛教是符合圣严法师刚才说的三个条件的,问题又是在于我们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在正信佛教,今天的信佛的方式以我个人的浅见归结起来,我觉得是有几个类别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第一种是商人型的信佛,这是和佛做生意,他的一切的信仰的目的的根本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利益。

主持人:一些财富。

宗舜法师:对求财、求名,乃至求一切其他的物质上的追求等等。他是完全是做生意,我们常常说的买了几斤苹果一点点心拿到庙里供养一下,还要请佛加持以后,可能临走还得带回去给家里人保个平安。这个要说错也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其实是一个贿赂菩萨的做法。就是人们拿少量的东西去想跟菩萨行贿,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型的佛教信仰,以交换获得利益,这个是作为他的目的。

主持人:很像雪漠老师刚刚说的世间的佛教。

宗舜法师:对,这个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功利的心。第二种类型,我把它称为小资型,小资的信佛他们不在追求所谓的物质上的回报,这些人我相信他们说出一些话来是发自内心的。比如说在我的微博上也有博友,他就留言过,他说我去庙里只是为了自己静心,那么既然如此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不去讲究繁琐的佛教的礼仪什么的。或者说我学佛我根据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增加我的快乐,或者在哲学思想上有一个提高,他是在这样。

这个就非常有点像我们大家喜欢到雕刻时光、星巴克去喝喝咖啡,然后在那儿翻阅一下时尚的杂志,度过所谓比较浪漫或者说很闲适的一天。他把学佛当成是一个餐前的水果,或者饭后的甜点,是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一些。他没有想到说学佛对生命除了这种浪漫的宁静这些东西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

真正的正确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其实它和前面这两种是有着截然的区别的。比如说我们作一个菩萨,菩萨这个词在今天我们都觉得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从佛教的词语对它的解释来说叫做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是一个觉悟了的有情,是一个发大心愿,发大愿,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这个大菩提心,这样的一个大心众生。

第一个是觉悟了的有情,就是你觉悟了的众生,第二个是发大愿的众生。我们想想看我们有没有觉悟,我们有没有发大心愿,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的话,我们够不够称得上称自己是一个菩萨呢。所以说正确的信仰它更多的是要承担,对内就是自我觉悟,对外令他人觉悟,最后达到觉行圆满而成佛,他要追求的是这个内容。如果不是以这个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信佛追求,我们可以说它都是迷信的。

如果我们是把利益众生,为了令众生解脱而我去学佛成佛作为目的,这个才能称为是真正的正确的在追求佛教信仰。所以 我觉得正信与否的检测在于看看他是发什么样的心,也就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一切的自私自利的目的都可以说是迷信的。而一切光明觉悟温暖利益别人,慈悲救度众生,发这样心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他是在践行正信的佛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问: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师答: 其实不...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敬佛不用烧纸钱

近来看见一些不明就里的居士或香客,手里拿着一大把冥...

佛教十恶与十善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诵经的六个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衍慈法师:敲钟与烧头炷香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佛教词典】种子惑

为“现行惑”之对称。乃生起一切烦恼之种子,亦即根本...

【佛教词典】随心供佛乐

(术语)往生要集所说十乐之第九。往生净土,则随心所...

儒家对中国传统孝道的解释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

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

慧律法师: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为什么说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因为你执着金钱,你...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

舍身济众的猕猴王

从前有一弥猴王,常与五百只猕猴一起游戏。当时正逢旱...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

不要逃避压力

压力不只是个埋藏潜伏在心中的无形杀手,而且影响深远...

假借生灭的因缘,成就不生灭的清净功德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刚开始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