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初学佛女众几种不如法的表现

2011/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少学佛的女众,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才来学习佛法的。在学法初期,由于不懂佛理和戒律,在亲近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过程中,往往发生思想和行为的颠倒和错位。举例表现如下:

1、把师父当精神病医生,不是为求解佛法,而是偏离成为找个可以耐心听自己倾诉的对象,从而产生感情上的依赖。并不依据佛法从自己找出病之所在加以解决,而是一味外求。

2、在与男众的接触中,不重威仪,说话轻慢,身体和语言过于随便,导致对师父的热情多于恭敬。

3、年纪大的女众将自己喜欢的出家人,认做自己的“干儿子”,混乱师徒关系,也混乱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的关系。年纪较轻的女众,内心潜意识中,在男众面前张显自己的欲态,想要获得关注和虚荣心的满足。把世俗的东西完全带到道场中来。

4、不甘寂寞,即是到寺庙参加活动或是听法,也是成为排解寂寞的另一种方法。并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修行的渴望。

5、谈话无所顾及。与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谈话中废话多于请法,搬弄是非,量窄妒忌,欲态百出,种种暧昧。

6、在学佛的过程中不持戒律,动人道心,欲望不止,情关不禁,滋男女情执以搏众生同情,断人修学心志,不识浊恶,广言情欲,嗔恨时起!

以上种种表现,初学女众当谨慎防范,常观己心,善护念之,有则改之,逐渐令身口意三业清静。戒,是为需要的人而设的。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

兜率从悦禅师,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非常礼敬,有一次...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思诸法如梦,降伏现前的爱取烦恼

正示观行分成两个观行,来降伏我们的现前烦恼: 第一个...

【佛教词典】根缺

(杂语)即五根中一或二三等缺减不具者。见往生论。...

【佛教词典】凡圣一如

又作佛凡一体、凡圣不二。乃指凡圣本性同一。即凡夫(...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

人死有后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

把人引往恶趣的娱乐外道

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

忏悔业障每天都要去做吗

问: 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

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

晚餐与疾病的不解之缘

千万不要以为随便进食晚餐无关紧要,国内外专家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