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净界法师  2022/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了遍计所执的整个过程。这个地方,佛法的意思是说:没有错!我们应该要断恶,我们应该断除这些杀、盗、淫、妄的罪业,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业是怎么产生的,那你只是靠信心来断恶:佛陀叫我不能做这件事情,我就勉强自己不做。你这样的一个持戒,是一个压抑性的持戒。

就是说你没办法让烦恼停下来,但是你又不敢去做。你为什么不敢做呢?完全靠宗教情操的信心在支持着你,你这样的持戒,是非常辛苦,而且效果非常有限的。因为你来生的时候,当你的烦恼释放出来,有时候比今生更严重,因为压抑的结果,它会产生反弹的力量。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刚开始靠信心,这是正确的,但是进一步你要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呢?造业心理学,他为什么会造业呢?一切法因缘生,它一定有它的根源。哦,因为我们心中产生妄想,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是快乐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判断。

我们心中对外境,产生一个不真实的想象,然后诱惑自己去造业;你心中不真实的想象,当你知道这个道理以后,你就容易控制你的心念,这就是我们讲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你如果不知道心中想象错误,你一直认为心中的想象是对的,你很难修行,非常难修行,你就是心随妄转。就是你有什么想法,你就做什么事,一点克制力都没有。特别是净土宗的学者,很多人都犯了这个毛病。

憨山大师说:很多的念佛人,只知道念佛,他不知道调伏心中的妄想,结果变成佛只听念,妄想只听长。他心中不断地打妄想,当然他的妄想都是靠这个娑婆世界,心中有很多的爱、很多的恨,这个心中的结,都是缠绕。虽然他心中有佛号,变成佛号跟妄想并存,到临终的时候,佛号现前、妄想也现前,妄想是熟境界,多生多劫的熏习栽培,念佛只有今生栽培,结果你的佛号被妄想吃掉。

就是说,你平常就应该用止观跟佛号,破坏你的妄想,而不是念佛归念佛,打妄想归打妄想,这样是不对的。所以祖师强调:你一定要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试着用你的佛号,去动摇、去破坏这个妄想。遍计执它是一个造业的根源,你不动摇它,你的生命就不能改变;那你念佛,只是在生命当中多了一个善业,如此而已,你要扭转生命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慈悲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人会造业?就是缘名为境,先产生一个名言思想,然后从思想当中,变现很多虚妄的相貌,然后认为这个相貌是真实,产生执着,最后,因缘出现的时候,就推动我们的身口去造业,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你心中所想的一切境界,都是错误的,刚开始先否定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禅宗的无味之味

参禅这个修行方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诸多法门中最奇特的...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把QQ头像换成佛菩萨的头像

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各种各样的都有。有男人的...

在家学佛应当注意的五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法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经得...

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

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周绕水。是的,...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佛教词典】五趣杂居地

九地之一,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地...

【佛教词典】大师号

历代朝廷对德高望重,堪为国师之僧侣,常赐以称号,称...

【推荐】把所有的愿望愿景,寄托在这句佛号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善恶一念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吗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香菜这一词有些忌讳?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