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太虚大师  2011/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面读楞严经,一面看语录及高僧传等。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了大体—上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爱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倾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得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到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以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笔墨的辩才,均达到了非常敏锐锋利。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的一般的禅病,但我自心中实是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常来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等书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得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的仁学,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祗园精舍。

自此以后,就没有依了以前的禅定去修,这样从光绪三十四年,一直到民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得如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偈心念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生。最初,只觉得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对于起信,愣严的意义,像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人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紧密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深造成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第,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从前没有对人讲过的,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专向自家人谈一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问: 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 人非...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献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学佛带给我的改...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慧律法师:学佛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有长远心: 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

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

美国度轮老法师(宣化上人)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极乐世界的阿罗汉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你必须要了解佛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设...

妄想,是你给它力量的

我们调伏心中的爱取,不是说我们贪爱外在的世界,其实...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词典】婆南

(术语)Vandana,和南之异称。玄应音义十八曰:婆南或...

【佛教词典】十八不共法

只限于佛所有的十八种功德法,因为只限于佛,不与三乘...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为什么要提倡念《地藏经》

我提倡念《地藏经》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经》也...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我是个好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

把文字转成心中的光明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不要只讲「空」,还要把「有」建立好

在与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