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2011/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里来烧香拜佛,他们在形体上也十分的虔诚,姿势规范的磕头、顶礼佛像,可惜他们的心不虔诚,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佛菩萨。

拿了一点的供养来求佛菩萨保佑其升大官、发大财,或是其他一些不合乎社会道德、不符合善行标准的事。在他们的心里,便认为:“今天我给了你钱,你就得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如果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就认为佛菩萨不慈悲、不灵验。

佛菩萨不是生意人,供养也不是做买卖。向佛菩萨求升官发财,佛陀当初可是抛弃了权位,而去乞食。如果按照供养的大小,得到权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那佛菩萨就成了贪官污吏;如果违背社会公德、损人利己的行为都能应允,那佛菩萨就成了黑社会了。

佛教的根本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调服心性”。净化自己心灵,消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的污垢,达到彻底的人格的完美和智慧最高的境界才是佛。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不了解佛教教义一般人的身上,皈依上师、三宝多年的佛教徒也会出现,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皈依不仅仅是在上师、三宝前进行一场仪式,也不光每天嘴上念念“南无古如毕,南无布达亚、南无达尔玛亚、南无僧伽哑”的皈依文。真正的皈依是心灵上的信归,相信上师、佛陀有着完美的人格典范,无限怜悯众生的悲心和洞彻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相信佛法是唯一能够让我们彻底远离一切痛苦和不幸,得到一切快乐的如意宝珠,相信圣贤僧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一步的“带路人”,我们的心里有对佛菩萨的崇高敬仰并以佛菩萨的精神及所展现的行为规范为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一心相信,依靠上师、三宝,表现在:

一、思想上,对于上师、三宝的教诲真心相信并熟记在心,尤其在与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念相冲突时,要选择上师、三宝的教诲为指导思想,并坚定这种思想。很多学佛人有这样一种现象,说起别人来,总能以佛法的道理做依据。维护起自己来,也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听起来也很有理由,显得自己很委屈——对不起,这种道理没有用,这些都是世俗的道理,佛法里没有为自己辩解的道理,只讲修忍辱和自我奉献,有的人用“佛法不离世间法”来为自己找托辞,“佛法不离世间”是指修学佛法的次第,先要树立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世间正见,弃恶从善、舍邪归正,于人天道上渐次出世的无我正见,并不是说人我是非的道理在佛法中也适用。

二、行动上,以佛法中规定的戒律严格要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并拿这个标尺时刻检验、衡量自己,用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把佛法铭记在心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皈依。如果仅是口头念念,就似鹦鹉学舌,如果拿这些道理去衡量别人或是作为炫耀的资本,佛法就成了戏论。

当我们对着莲台上庄严的佛像顶礼时,是提醒自己努力学习佛菩萨的精神,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敬仰和向往,并以此策励自己去努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对财富有种特殊的感情,好多弟子也对黄财神修法很有兴趣,密法中有很多方便的法门,能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感应,但前提是不论修何种法门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利他心是修任何法门的内在要求,只有心和佛菩萨相应,才会有感应。

许多藏传佛教大师曾说:“佛教从入教、发心到成佛的整个过程都是皈依。”当你们每天口念皈依文时,请认真的检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的皈依了上师、三宝,还是仅口头上念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学常见辞汇(九画)

【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刚信佛时很灵,信久后为何就不灵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来得猛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佛教词典】融通圆门章

(书名)一卷,日本融通念佛宗大通融观着。分十门,辩...

【佛教词典】临济四喝

禅宗公案名。为唐代临济义玄禅师以“喝”接引徒众之四...

从坛子看人生智慧

四川人爱泡泡菜,其制作的关键就是要把蔬菜装在坛子里...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

鸯掘摩的身心考验

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为什么叫觅心了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关的时候就应...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

【佛学漫画】龙树菩萨

这位大乘佛教的先驱,一生著作丰硕,经典绝伦。中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