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明一法师  2011/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尤其常见。这样的烦恼还会产生一些连带的效果,比如怨恨自己的命运,怨恨社会的不公,怨恨自己的能力太差,怨恨自己没有靠山,怨恨……嫉妒心因此而起,不但给自己增加很多的烦恼,还给生活环境造成很坏的后果。

因为产生这样的烦恼之后,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很缈小,命运不好。这些问题的连带效应是对自己生活环境失去信心,增加自己对外界追逐的问题,产生想改变外界的念头,影响身边的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看法,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烦恼。

因为这个烦恼不但目前存在难以解决,而且还容易形成成见或者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将来,乃至连带影响身边人的观点。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自己对外界追逐而产生的问题,只要把自己向外追逐的心收回来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呢?我们总是说放下就轻松了,可是能有几人遇事就能放下呢?就算是学了佛的人,遇到自己吃了亏,一样常常会在自己的面前抱怨不停,何况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事实上,我自己在回答很多信众的问题中,这样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

遇到人与自己抱怨的时候,只能告诉他要放下,告诉他不要向外追逐。根器好的人,也许就会放下点,或者是认命点。绝大部分的人是嘴巴放下,或者是强迫自己忘记这事,或者是强迫自己认命,或者是强迫自己回避这件事情,或者因权威而强迫放下,或者……很难真正放下自己吃亏了这样的看法(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看法而已)。

问的人多了,自己也就认真地观察过这种事情的前因后果,试图在吃亏的前因后果上去为大家做个解释。但是,发现吃亏这样的事情往往是陪伴着上当而产生的,前因后果大家都会很快地看清楚。但是,对于一些难以看清楚的前因后果问题,要想让人家放下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自己一直在查找这些难以看到的前因后果。发现很多是因为爱缠或者是怨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吃亏的上当是因为自己的爱缠或者是怨恨付出的。这样的付出尽管不是自愿的,但是有其他的责任、义务等等原因。所以,这样的吃亏还真的不好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许多学佛的人常常告诫大家吃亏是福,但是没有把吃亏的前因后果弄明白,只能囫囵吞枣地强迫自己放下。自己遇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别人肯定自己的能力过程,就像被授予了勋章一样,吃亏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因为,亏不是哪个人都有能力吃得起的。如果你对于某件大家都认为是吃亏的事被你做了,眼前好像你是失去了一些利益。但是,你换个角度去想,有几个人能吃得起这个亏?你能在这样的吃亏面前无动于衷,那么说明你有能力吃这个亏,这是证明你能力的一个勋章啊。

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个吃亏的勋章。只要我们自己不要把眼前利益看得太大,我们就能吃得起这个亏,就能拿到这个证明你能力的勋章。我们可能一时接受不了吃亏就是福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从炫耀我们的能力去吃亏。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证据啊!

如果能够因此而消除眼前的烦恼,就会消除因这个烦恼而带来的连锁效应,那么这个亏真的没有白吃。反过来,如果我们这个亏吃了还带了这些连锁效应的烦恼,那么这个亏就吃大了。因为我们不光是眼前吃亏了,还把我们自己的智慧给蒙蔽了,这样的亏可千万吃不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

相由心生,运随行改的故事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将,他帮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劳很大...

日行一善

人们相互之间喜欢祝愿吉祥如意,其实这仅是良好心愿,...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 第一个...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

发毒誓的果报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

【佛教词典】十八师

印度古代有一切智、神通、韦陀等三类之六师外道,总称...

【佛教词典】百一供身受法

亦名:助身衣受法、波利迦罗衣受法 子题:波利迦罗衣、...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说,慈不掌兵。孙子也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

宗舜法师:佛教相信2012会到来吗

凤凰网: 刚才宗舜法师也解释了在从佛教当中如何来去...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四条佛家妙语,每人受用终生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证严法师:三好合一调伏法

人要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调整好,才会快乐自在。...

燃烧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