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继平  2011/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此,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以祈求文殊菩萨慈力加被,予供灯者以智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佛教信徒常称灯为智慧灯。以灯供佛及塔寺,不仅能够表达对佛菩萨的虔诚之心,同时还能够获得四种清净功德。

佛陀在《施灯功德经》中,向舍利弗介绍了以灯供养佛塔所得的四种功德。经云:“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以灯明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

佛陀认为,以灯明供佛及塔寺能够分别得到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和善友清净的果报。下面对这四种清净功德分述如下:

身业清净

佛陀告诉舍利弗,如果有众生以各种灯供养佛塔,能够得到身业清净的善报。佛陀在经中还对身业清净作了详尽的介绍。经云:

“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

佛陀对舍利弗说,如果有人以灯供佛塔,他就能够远离杀生的罪过。不仅不会去杀生,而且连杀生的意念也不会有。至于偷盗、邪淫之类的恶业,就更不会去犯了。供灯之人,对于自己的妻子非常尊重,不会有任何有违戒条的邪行,更不用说对别人的妻子了。在五戒中,酒是最能乱性的东西。有很多人因为饮酒而同时犯了其他四种戒条。有则佛教故事说:一个中年男子,一次喝了酒,见到邻居家的一只公鸡来到他家,他便将公鸡宰杀吃了。邻居家的妇女来他家寻找自己的公鸡,男子谎说没见到。他见妇女有几分姿色,便强行将其奸污。这个男子就是因为饮酒,同时犯了五戒。可见饮酒的危害之严重。而对于供灯的人来说,他就能因供灯的功德,不饮酒放纵自己,更不会去造作各种杀生的恶业。

佛陀在身业清净中,以五戒中除不妄语戒之外的四戒为例,告诉舍利弗,供灯之人不会造作这四种恶业,从而得到身业清净。

口业清净

中国古谚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因为不注意守护口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有的甚至是遭致杀身之祸。历史上的杨修之死,不仅是因为他自耍小聪明,而且是他信口开河所造成。

在佛门五戒中,佛陀更将口业清净作为重要的戒条,警醒佛弟子守护。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在细微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下口业。但是对于那些以灯供养佛塔的人来说,他们就能因供养佛塔的功德,得以口业清净。

佛在《施灯功德经》中说:

“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长,有所发言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发言,润语、软语、意乐语、不粗语、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说,不非时语,恒究竟语。舍利弗,如是远离不清净口业,成就清净口业。舍利弗,是名口业清净。”

佛陀认为,供灯之人,生生世世都不会妄语。他对于所说出的话,如果没有亲眼见到,亲自听到,不会妄说。即使亲见的事物,他也要经过核实后才发表言论。假使有人让他妄语,他为了坚持事实绝对不说,更不会搬弄是非,破坏团结。他所说的话都是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些人不欢喜的话、粗话、脏话、使人怨恨的话,他绝对不会去说。他所说的话都是温润柔软,悦耳美妙,人所爱乐。供灯之人从来不会说各种绮语,异想之语,常常远离各种不清净的口业,常得口业清净。

意业清净

佛教常劝佛弟子要做到三业清净。在三业中,意业是其中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造作的身业和口业都是由于造作意业而引起的。在意业中,贪瞋痴三毒是人经常犯的。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很多人都会见财起意,见人比自己优秀心怀怨恨,心中常会有各种愚痴之念生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因为贪瞋痴而引起的祸患不胜枚举。

对一般人来说,若要做到意业清净实在是难上加难。而佛陀告诉舍利弗,如果有人能以灯明供养佛塔,他便能远离贪瞋痴的困扰,从而做到意业清净。

佛陀在经中说:

“舍利弗,云何意业清净?于他所有珍宝资财,不起贪着,不起瞋心,远离害心,又离邪见无诸恶见。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意业清净。”

佛陀对舍利弗介绍了供灯之人如何做到意业清净。佛说,供灯之人,对于别人所拥有的珍宝不起贪心,也不会有瞋恨之心,更不会有害人之心。这些人在平日生活中,不会产生各种邪见,也不会有罪恶的念头。因为远离这些恶念,他们就能得到意业清净。

善友清净

在佛教中,佛陀非常重视修行之人结交善友。并认为善友对一个人有诸多善的影响。但是,在生活中,其实很难遇到几个真正的善友,很多人与人交往都是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佛陀认为,供灯之人能够得到善友清净的果报。

佛在《施灯功德经》中说:

“舍利弗,云何得善友清净?若诸善友远离妄语,亦不饮酒,离诸粗犷,调伏正见,往诣其所亲近咨受,又诣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所,亲近供养咨受未闻。舍利弗,是名第四善友清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支提施灯明已,得如是等四种清净。”

佛陀认为,供灯之人由于以灯供养佛寺的功德,能够得到善友清净的善报。这种善友清净表现在:善友能够远离各种妄语,不饮酒,言行举止文雅不粗俗。善友常怀有正见,经常会向朋友请教,以便增长自己的见识和人品。善友还会以虔诚的心亲近供养诸佛菩萨,虚心向他们请教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由以上论述可见,怀着虔诚的心,以灯供养佛及塔寺的人能够得到四种清净功德。因此,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一方面要读诵经典,禅坐修行,另一方面还要以灯明等供养具来供养佛及塔寺,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恭敬供养能得五种功德福报

古印度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世...

念地藏观音圣号和念弥陀名号有什么区别

问: 念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名号有什么区别...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

【推荐】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破障篇)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暴露的服饰对女性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盛夏季节,街头巷尾不时会有穿着吊带裙、露脐装、露背...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

【佛教词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

【少分有量法界妙智】 p037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九页...

【佛教词典】式叉摩那学戒年数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今约上文十岁、十八二女受学年...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圣严法师:勤劳健康最好

身体虽然重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所以健康应该是指身...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

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

有一位年轻的学生,和同伴到远方旅行,长途路遥不堪疲...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一念净心成正觉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浮图七宝塔, 宝塔究竟化为尘,一...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

学佛不能学成孤家寡人

现在有一部分在家居士,总想自己弄出点什么名堂,试图...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

圣严法师《为什么贪心》

只要是贪,都是不好的心态,不会因你所贪着的东西种类...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