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2012/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著善相”才是“清净的造作”。换句话说,清净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

这个观念也许诸君不易明白,让我举个简单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恶业,清水就是善业,莲花不但不染污,也不染清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超越染净的对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恶的对待,这超越对待的善,我们姑且叫它“清净”。

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呢?因为造恶得苦固然不好,造善执著我在行善也有许多烦恼,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这些名相的干扰。再者,行善虽然将来有福报,可是当这些福报来的时候,一个人难免被福报“乐”昏了头,以致于物质享受太过分,起了骄傲心,忘记再继续种善因,大吃大喝种其他恶业……,人一种了恶业就会堕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贵的人形容为“三世怨”。其意义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贵,来生有钱没智慧,有钱没智就会造恶业,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穷苦了。这样打转总不是办法吧!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行善而不希望回报,甚至不执著善的名相和“我在行善”。行善不执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总括一句话: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行善不执著善相才是绝对的净业,才是超越对待的最大吉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法空和善恶果报是不相障碍的

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赞远离不与取法,亦...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行弘化。当时...

【推荐】恶要原谅,善要引导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如本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禁忌吗?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

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

【佛教词典】二种薰习

即相分薰与见分薰。七转识各缘其外境时,依其识自体之...

【佛教词典】中有具不具根

【中有具不具根】 p0362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四页云:问:...

心灵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轮...

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有信徒问我:「师...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 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

常诵五菩萨心咒得美貌财富

修此五位菩萨心咒,可得美貌,可得财富,可得人心,可...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

能受气,方成器——曾国藩磨练李鸿章的启示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有智慧的女人能内能外

汉武帝曾为乳娘的一件过失,要将她处刑。乳娘吓得跑到...

给自己心灵的25个安慰

第一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

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问: 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