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世因果的道理

2012/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说。佛教传入后,业的思想与此因果报应观念结合之后,业才被视为一种力,从而连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轮回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生死观。但很多刚刚接触佛法的人,信因果却只信的今世、更不接受六道与轮回之说。三世、六道与轮回,是佛法立言的基础,不相信三世、六道与轮回其实就是不能深信因果。有时他们会问您:“行善之人遭受恶报,行恶之人自在安乐----这也是因果吗?”如何认识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因果,要进一步认识因果就必须对时间有正确的知见,因果是讲三世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般凡夫俗见,眼光短浅,只信有现在世,不信有过去世,更不信有未来世。凡事只以眼前所见为真,为有。殊不知此三世时间观,极为浅显易明,今举眼前之例证明之。

人人皆知道有昨天、今天、明天;若从今天逆推,则有无量无数的昨天,此无穷极之昨天,就是过去无始啊!若再由今天顺推,则亦有无终无尽的明天,此浩瀚无际的明天,不就构成了未来无终吗?

我们怎可说未看到明天,就不承认有明天的存在;回忆不起昨天的事,就说没有昨天呢?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知有现在世,而不知有过去世、未来世,以此来否定过去世、未来世的存在,其实这是与自己过不去。

具备以上的正知见,你就不会为行善之人遭受恶报,而心愤不平。见行恶之人自在安乐,而抱怨上苍不公了。善人遭恶报,那是他过去造的恶因所感;恶人受善报,那是他过去有善因,所种的福犹未享尽。切不可只就一世来论,而味於三世原理之真谛!若明於此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即知只要时间一到了,善恶因缘成熟,必然是种善必有善报,种恶必有恶报的。所以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善人,亦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众生因为所造善恶因缘之不同,故所受的苦乐果报亦各有差别。怎可因今生行善或做恶之人,好像不得其应有的善恶果报,就怨天尤人呢!

明白以上的道理,那么就只须讲耕耘,不须问收获。因为有耕耘,必会有收获。虽不是马上有收获,你总不可能今天播种,就要它明天结果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财禄乃前世布施而来,非强力之所能求

人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

目犍连尊者入涅槃

在《说一切有部律》上说到目犍连尊者入涅槃的事情。目...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

三种涅槃的差别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则生命的历史将不断重演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

【佛教词典】如幻即空

(术语)万有如幻而无实体也。...

【佛教词典】三律仪

以律仪差别,略为三种者:   一、别解脱律仪 谓欲尘...

师徒的相摄之法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感恩带来富裕的人生

朱子治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出家出的是什么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香和臭

一天,佛陀和难陀尊者经过街市,在一家鱼铺门口停下来...

天台八教丨别教

别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三界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