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净界法师  2023/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一个和合,和合以后就受生了。他没有经过入胎的。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这一类众生的轮回,是以“执著”而产生轮回的。那么他执著的是什么呢?这个地方的众生执著六尘有两种相貌:第一个,他执著那种太阳光产生的温暖的相状;第二个,他执著水分所散发出来的湿气的相状。他以这种水火二相来当作他生命的执著。执著的结果就产生一种“趣颠倒”,他对这样子的水火二相会产生一种趋炎附势,想要去“趣”,去趋向它,有一种力量。这个是说明他迷惑的相状。

看他的造业。“和合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他就是依止这个“煖”,就是太阳光的暖气,还有水分的湿气,水火两相的和合就创造他的一个生命的造业力,就“翻覆乱想”,心中翻覆。就是说这个人没有一定的章法,唯利是图,哪一个地方有水气、有暖气他就往哪个地方跑,翻覆不定的。所以他那个“趣”,趣向,就有趋炎附势的意思。这个地方是他的造业相。

看第三的果报相。“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这个“湿相”就是他的湿热之相,这个“蔽尸”也是软肉的意思。不过这一类众生他没有经过入胎,他直接是湿生的。“含蠢蠕动,其类充塞。”“含蠢”是一个下覆的众生,就是蚯蚓这类,在地下活动;这个“蠕动”是属于上翻。前面有讲翻覆,有上翻跟下覆。下覆就是地上的爬虫类的动物,在那边爬来爬去,叫蠕动。有一类是在地下的蚯蚓。总而言之,它们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温暖的相状跟潮湿的相状,以这种水火二相来当作他轮回的根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主导我们生命升沉的两个因素

楞严经讲生命的缘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当...

临终现这五种相,命终决定堕入畜生道

在轮回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和地狱这...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凡夫的時候最好不要有神通

神通这件事,从凡夫、或者是圣人得神通的经过来看,一...

【佛教词典】爵南派

西藏名 Jo-nav-pa。西藏佛教迦当派之分支。又作爵囊派...

【佛教词典】贤劫经

(经名)又名颰陀劫三昧经。译曰贤劫定意经。八卷或十...

超脱四食,断生死流

昔日,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

把每一句经文消归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读《楞严经》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读得很...

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的过患最大,它的果报是什...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

往生西方极乐与行德积善有关系吗

问: 尊敬的法师请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

发财最快的8字咒

雨宝陀罗尼经比较长,我们只念咒心就可以。雨宝陀罗尼...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