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如何认清自己》

圣严法师  2010/10/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想请教一个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问题,那就要如何认清自己?

答:在我指导修行时,「认清自己」的层次分为自我肯定、自我成长和自我消融。三个层次。自我肯定是先肯定自己缺点,大多采取隐瞒、掩盖或不愿检讨和承认的态度。

人要是这样,很容易演变成一脸的灰尘和油垢,但不愿自我反省和检查。他也许曾照过镜子,但看到又 脏又丑的自己,就没有勇气再面对镜子。这种人往往不清楚、不了解自己的长相,拒绝看清自己缺点,甚至自我膨胀。就像火鸡遇到外敌时颈部和身上的毛就膨胀竖直,借以夸大实力,希望让对手以为 它体型变大了,但大家都清楚,那是假象。要真正认识自己,必须常常反省,而且最好在心里稳定、生活正常时进行。如果情绪不稳定,生活生状态很混乱,反省也没有用,因为看到的可能只是我比人家大、比人家好、比人家强,很阿Q的自我膨胀,这样无法认清自己。

一个常受情绪影响的人,是无法清楚面对自己的。学习禅法的人,首先要知惭愧、知忏悔。一般人不可能都没有错误,所以要常常自我检讨。知惭愧就是要检讨自己,知忏悔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检讨自己、承认错误中重新出发。知过能改,就能随时随地面对自己。

只要对周遭环境细心些,自己的优缺点可以从亲友、群众的反应中得知。面对别人的指责,要谦虚、广纳众议。如果觉得自己很聪明、优秀,表现高人一等,这种傲慢的人是看不清自己的。谦虚的人才能认识自己,也才能听到许多人给的忠言。也许有人会说:「别人提出的建议,并不一定全都是对的。」无论对或错,一样要用心去听,并感谢提出意见的人。

「认清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缺点,其次要改正自己缺点,接著是不断谦虚学习。

当我们一步步改正自己,智慧也会随之增长;此时要更谦虚。有些大人物做决策时会请教很多人,一旦得到共同结论,就照著做。有智慧的领导者,不会说这是自己成就,而是心存感恩,感谢大家的努力;执行时不幸发生错误,别人也会谅解。

自己缺点,自己应该要弄清楚。可从做事、做人、与人互动中去发现,唯有勇于面对自己,才能「认清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本来是清净的,怎么染上了贪瞋痴的

问: 我们知道了通过念佛,与佛感应道交,能去到彼岸;...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居士团体可以称为「六合敬僧团」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

不拔眼中钉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

不要老回头看过去的痛苦

要谈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从心调整对环境的...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佛教词典】二种作犹豫法

【二种作犹豫法】 p0032   瑜伽九十四卷十一页云:复...

【佛教词典】俱不成过

因明用语。俱不成,梵语 ubhayāsiddha。因明三十三过...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以我观物,万...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跟牛相比谁更清净

师父,我觉得内心比以前更清净了。 哦? 因为我坚持吃...

心病有五大种类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

何谓佛度「有缘人」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