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本来是清净的,怎么染上了贪瞋痴的

大安法师  2024/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本来是清净的,怎么染上了贪瞋痴的

问:我们知道了通过念佛,与佛感应道交,能去到彼岸;知道了去向,知道了发愿的重要;知道了佛性是我们本具的自性。那我们是怎样染污上了贪瞋痴的?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不就是佛的境界了吗?又怎么越染越污,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在大乘经典当中有些人提过,像《楞严经》《圆觉经》都在提这个问题。贪瞋痴是怎么来的?我们自性本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为什么成了这样的一个颠倒的众生?从理性上、理体上来说,一切众生的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的、不增不减的、清净本然的,含裹十方虚空的。

那这个就在于他一念,叫一念妄动。这一念妄动就生起了一个能和所——能觉和所觉。有一个能所,就有一个觉明,这叫觉明。有一个觉,就要想看明白对境,这个能觉明,就形成一种对待。一念无明,生起一种对待,就生起无明的三种细相——无明的业相、无明的转相、无明的现相。“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逐步地就形成我们这个虚幻的业报身、我们虚妄的心意识,以及由我们虚幻的心意识所变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是这么过来的。

但这个无明本身本无所有的,自性本空的,贪瞋痴的烦恼也没有实在的体性的,都是幻化出来的。就好像虚空里面本来没有花,但是你的眼睛有毛病,就有翳障,你看到虚空有花。进一步,还分别那个花还结果了,这就是妄上加妄。但是你修行把你的眼翳障除掉了,整个虚空就没有任何东西。无论是山河大地还是我们贪瞋痴,就是我们的捏目成华的那个东西,本无所有。所以我们的修行要般若智慧的观照,回到本无所有的那种自性清净心,那种大涅槃的境界,那种圆觉的佛性,那我们就是佛的境界了。

有人问:“到了成佛境界,会不会又被染污?又有无明?又轮回了呢?”那不会。就好像黄金从矿里面提炼出来,它永远不会再回到那个矿石里面去。所以成佛之后,永远不会再转为凡夫。如果说成佛了又有可能转为凡夫,那就麻烦了!那我们成佛干什么?又有那么大的风险。

成佛是怎么成的?就是把我们的分别烦恼对治下去。这些无明烦恼、贪瞋痴又把它分些类别,这些类别都是在众生层面分别出来的。在本体层面这些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是本无所有,本来无一物的。所以现在我们众生的问题,就是把这个本来无一物——我们心里变现出来的幻相,认为它是真实的。恶性循环,一环套一环,认为这是真实的。五欲六尘是真实的,自己又有贪瞋痴,于是为了得到五欲六尘,他就造恶业,造恶业又增重了、加重了这个无明,无明又使贪瞋痴更增上,贪瞋痴更增上又加重了恶业。那就变现出三恶道,变现出所有的地狱的境界,让你去受苦。但要知道地狱也是自性本空的。

所以我们现在怎么就路还家?就路还家的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让我们回归到自性的——涅槃自性的。就净土法门来说,单刀直入,从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开始就路回家。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等到我们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的时候,我们的自性的无量光寿就湛然现前,这样就觉悟了,就醒过来了。我们凡夫众生的这个境界之相,因为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就契入到无念的心体,这个有念的境界都是做梦。

我们在梦境里面,一个梦套一个梦,大梦、中梦、小梦,做得越来越有味道,做得越来越酣睡。我们现在是在无明当中都是在做梦,而且梦中套梦、梦中套梦。《盗梦空间》设了三重梦,实际上我们不止三重梦,若干重梦在这里沉迷、沉迷。所以等到我们从梦中醒过来的时候,梦里境界就没有了。等到我们成佛的时候,我们离念,三千大千世界就没有了,这叫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就回到我们的本地风光,这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法身向上的,向上一著了。这个向上一著,法身向上就体现为极乐世界的庄严,那是大涅槃的常乐我净,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

问: 怎样才能做到临命终往生有把握? 慧律法师答:...

有哪些念头会失去三皈依体呢

问: 我们有哪些念头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后,...

圣严法师《人,为何而活》

问: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将受伤、瞋恨的心转为感恩心...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问: 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

大乘小乘之区别

问: 大乘小乘之区别如何? 太虚大师答: 大乘小乘之...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

问: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如何理解...

精力专注念佛时为何昏沉

问: 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

【推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

【佛教词典】梵典

(杂名)佛教之经典也。从梵土传来者,故云梵典。...

【佛教词典】五智印

(名数)一 吽,金刚智印。二 怛落,宝智印三昧。三 纥...

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

【推荐】欲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较愚痴

作为一个菩萨,他不应该这样(贪欲),所以他要常念知...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3》

今天是2010年9月25日,我们水陆前一个月义工大会。每...

刺激消费不如鼓励耕读传家

现代的经济学家很多观点都是有问题的,凯恩斯说以消费...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命运把握在我们自身手里

世间上的人都明白冥冥之中有命运的存在,而更多的人认...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们在世间都希...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修行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确实有很多困难、很多障碍。...

格言联璧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

傻瓜与聪明人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很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