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圣严法师  2010/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活,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发展自己的抱负,追求自己的理想,或是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期盼能对自己、对家人有所交代。

大多数人从小到大就有这样的期待,也养成这样的习惯。结果,自我的期许、希望拥有的生活,未必能够尽如人意;想要做到的事、想要达成的目标,不一定能做得到,反而走上自己料想不到的人生旅程。

这是因为生命之中,有太多无法预料的变量。原因之一是来自于主观的自我,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状态;其次是客观的条件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环境,便会有不同的遭遇,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因缘。但是就佛教的观点而言,一切都是主观的,并不另有客观的条件,这是从过去世,乃至过去无量世来看,现实生命中的种种,都是来自过去生中所造的善业和恶业,所培植出来的。

其实,因缘际会,时候到了,要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不必太强求。如果因缘不能配合,表示时机尚未成熟,应该继续努力,不必因此而失望。

以我自己为例,我并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而是以利人而利己为目标。我只是把我自己的心力、时间、智慧奉献给他人,自己学习的目的、成长的目的,都是为了奉献给大家。

一个真正能够做到‘利人就是利己’的人,必定是个快乐的人。因为随时随地都在利益、帮助别人,都在为他人着想,别人跟你在一起不会吃亏,所以你的同事、朋友、家人都会喜欢你,都会愿意和你在一起。

由于你处处都在帮助别人、利益别人,别人也会乐于帮助你,提供你很多机会。如此一来,不论是在家中或工作场合中,你都会受到欢迎,不论升迁是否如意,钱是否赚得多,都会是个快乐的人。

但是在奉献、利他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的批评与指责。想要让所有的人都赞美你、肯定你,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寄托在他人所给予的赞美或批评上,只要尽心尽力做就好;至于其它人如何的批评、如何的期许,就不必太在意。

虽然不用太在意,但是在面对期许时要心存感谢,面对批评时要心存感恩。因为对方之所以会批评我,是因为看得起我、关心我;因为他需要我,才会对我有期许。

事实上,一个人是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即使已经尽心尽力在做了,还是会有让别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表示你这个人必定有问题。因为如果做了坏事,好人会骂你,做好事,坏人会骂你。

至于自己是否有他们所想的那么坏或那么好,只有自己知道。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良心、对自己的努力奉献负责;别人对你的批评、要求,那都是其次的。

如果太在乎别人的赞美,会变得骄傲、得意;太在意别人的批评,会觉得懊恼、无奈,对你或是对事情都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随时保持心的平静,把事做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贪恋世间生灭的福报

过去,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必先脱...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往生普佛仪规

往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

【佛教词典】不动佛

(佛名)东方世尊阿閦如来也。楞严经五曰:见东方不动...

【佛教词典】极乐

(界名)Sukhāvati,佛土名。阿弥陀佛之国土。又作安...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

【推荐】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星云大师《禅修的开示》

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学很多的内容浩瀚无涯,宗派...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

一切烦恼都在五蕴中累积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

如何修出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有一次,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

莲忏法师《地藏经简答100条》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 答:地藏菩萨本愿经。 注...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