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拜佛有三层意义

圣严法师  2016/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还有鼓励人去投机取巧,走偏锋的负面作用。修行的拜佛,则有三层意义:1.忏悔罪过,2.修持禅定,3.感恩礼敬。

佛教中常有批评只知瞌头而不知忏悔、只知拜佛而不知惭愧者,那种拜佛,不过是如鸡吃米、如捣蒜头。只有动作没有用心,对于身体健康,虽也有用,对于人格的提升则不起作用。真忏悔是发自内心恳切的意念,不拘限在一定的场所,也不一定要在佛像之前。佛像是礼拜时的道具,是伟大人格的象征。对于拜佛的凡夫而言,佛菩萨的圣像,具有证明我们正在修持忏悔功德的功能。只是佛与菩萨的法身,遍处都是,永远都在。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地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的敬礼,又称为顶礼。

弯腰低头是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以致犯了许多的错误。一般人是很难向人低头的,何况还要把额头着地呢!可是,大地是非常伟大的,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众生把大地踩在脚下,把不要的垃圾丢给大地,大地却提供我们无穷尽的资源,我们如此的享用了大地,无以为报,是否应该心诚意敬来感谢大地呢?其实,我们如果能够饮水思源,应该要感谢感恩的人实在很多。

成熟的人格,好象成熟的稻穗,都会往下低头的,愈成熟愈饱满的,头垂得愈低;空心干枯的稻秆,倒是头昂天外挺得笔直的。如此想通了,低头礼拜也就不难了。更何况在很多情况下,头不低还真过不了身,不肯低头而趾高气扬的人,往往会阻难重重,撞成鼻青眼肿乃至头破血流,还不知究竟错在那里。

一般人向位高权重的人士低头,较为容易,对于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乃至不如自己的人,能够低头,就必须具有大修养的工夫了。古时候的一些仁君贤臣,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礼贤下士,给一般庶民予礼遇尊重,因而才能获得贤士们之辅弼效命,这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现代人,虽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还是需要礼貌的尊敬。对长辈及上司低头,是受大家认同的,对于夫妻之间及属下之前的低头礼敬,也不能说是不应该的。

犯了错误,当以礼佛来忏悔,心绪烦躁,当以礼佛来定心;得到了利益,当以拜佛来感恩。拜佛的动作,实在是提升人格的好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恭敬三宝要从恭敬僧宝开始

我们现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宝呢?在这里面想一想,我...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

拜佛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明...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圣严法师《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

圣严法师: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

圣严法师《谣言止于智者》

佛教的五大基本戒律中有一项不妄语戒,意思是指不说任...

【佛教词典】大觉母

(术语)觉母是文殊之异名,大者尊称也。...

【佛教词典】色无边处定

简称识处定,即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的禅定,为四空处...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时刻自我「观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资生资具,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吃素后身体消瘦,是否能吃点荤的

问: 弟子吃全素已经好几年了,但还是喜欢肉的味道,...

一切罪业的根源来自于愚痴

在《俱舍论》上说,有两种因缘,使令一个人出生会愚痴...

怎样忆佛

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