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印光大师  2016/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依,升座,则磕头当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说,亦须磕数头。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启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问路之克己仪式。汝欲皈依三宝,将资之以了生脱死,又欲报贤妻之恩德,及度脱一切众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处甚微,颇有因果不相符契之弊。昔顺治皇帝,与玉林国师之门人写信,尚用法弟行痴和南(行痴,系顺治法名)。彼此相形,岂不天地悬隔?光并非求人恭敬而作此说。

以若按理性,则固无人我之相可得,况从无始以来,互为父母兄弟等,而将来皆当成佛,以度众生乎?是以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恭敬之不暇,何敢责人之未至乎?然住持佛法,非严立礼仪,则无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是以律中,凡请法等,无恭敬之仪,则不为说。而常不轻(常不轻菩萨),见人礼拜,人以杖木瓦石打之,犹远避礼拜,此乃直据本体而为下种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仪轨也。恐汝执此各义,以为光之见局而量小,故为汝略说之,亦系除烦恼之一法耳。

慢乃根本烦恼,学佛以能对治烦恼为有益,故不得不与汝说也。今且将错就错,为汝取法名为德谦。谦者,不自满足之意。《金刚经》,发度尽一切众生心,令其悉入无余涅槃,而不见一众生得灭度者。譬如天地覆载,但尽生成之分,不居生成之德,此真所谓无人、我、众生、寿者相,乃所谓谦谦君子有终吉也。能谦,则一切所应担荷者咸担荷之。虽至圣贤地位,总觉人皆胜我。如海纳川,如空含象,绝无一物拒之不纳不含者。汝能善体此义,则身虽劳,而心常逸,其利益当自知之。

余当看《文钞》及净土诸书,此不具书。《文钞》尤为初发心者不可不读之书。以其言浅近详悉,又多有发挥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之事理。由学佛,而以至诚正、修齐、治平之根本,皆可得其把握。

佛法实积极博爱,不知者,反以为消极,自私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谓为蛊惑愚俗。以故渐渐积习至今,发为废经废伦等不忍闻见之恶剧。使人人知因果报应,知死后而神识不灭,随罪福以升沉,何至有此种现象乎哉?

印光大师文钞·复陈逸轩居士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骄傲狐狸的譬喻故事

我现在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在山里面一个隐士,...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

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

【推荐】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

【佛教词典】心尘

(杂语)谓烦恼也。烦恼污心性故名尘。【又】(术语)...

【佛教词典】骨锁观

又作骨想观。为断除贪欲之心,观想人之身体为白骨连锁...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

果报有哪五种

前面我们谈到这个业力,包括名言种子,包括业种子,这...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富楼那-说法第一

满慈子的名号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脱生死...

二十四种入魔之因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

【推荐】对治烦恼的最好方式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法是指什么

问: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是指什么?如果是...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