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种特质,无形中会吸引许多影迷,很受大家欢迎;有的明星则没有这种特质,但他的戏演得好、歌唱得好,所以还是会有许多戏迷、歌迷支持他,这是因为他透过美妙的歌声、精湛的演技,或是他的看法、想法与大家结缘,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像我透过写作、演讲,也和很多人结了缘,因此我走在路上时,很多人见到我就会说:“你是圣严法师吗?我看过你的书。”我虽然不是直接与读者面对面,而是间接透过书本作媒介,也算是与大家结缘。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就是“缘”。如果结的缘是好缘,别人自然会主动亲近你,喜欢和你做朋友;如果结的缘是恶缘,别人就会讨厌你,不愿意和你合作。所以,如果大家都不喜欢你,或许就表示你平时不愿与人结善缘。

彼此有缘的人相处在一起,必然感到亲切、欢喜;遇到和自己无缘的人,光看对方的模样就觉得讨厌,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你不顺眼、不喜欢,甚至连发型和动作都可以嫌弃。

其实问题并不一定出在对方身上,因为喜欢或讨厌是主观的感受,有些可能是你自己从小养成的观念,有些则可能是过去的经验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例如,看到三角脸的人,就联想到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觉得很可怕;看到瘦长的脸又联想到马脸,觉得很难看;看到圆形脸,又认为是烧饼脸,不雅观,无论看到哪一种脸型,都一样有意见。又或者,某类型的人曾经在某个机缘下,带给你很不舒服的感觉,从此以后,看到这类型的人你就觉得反感。

由此可见,喜欢或不喜欢,可能起因于自己在过往的经验中,在某一时刻停驻过心头的记忆,也可能是过去世所带来的好恶,以至于见到某类型的人、闻到某种味道、听到某种声音,都会产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

所以,如果某个人让你觉得很讨厌,可能是你过去世没有和他结善缘,或根本结的就是恶缘;也可能是你在这一生中,没有意愿要与这类型的人结缘。但是,你讨厌的人未必会真的对你造成不好的影响,那只是你主观意识在作祟,导致你排斥、不愿接触对方;如果对方也有同样的回应,就会造成互相敌对的局面,渐渐地,自己就变得没有人缘了。

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时,不妨这么想,就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和对方结善缘,所以这一生他老是来烦你、整你、让你难过,但这些困扰可以让你有更多磨练的机会、成长的空间,你反而应该感谢他。即使你善待对方,对方还是对你不好,你仍旧要继续与他结善缘,因为既然过去未曾与他结好缘,此生更应该与他结善缘。如果能有这种观念,即使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会觉得对方是来成就自己的菩萨。

所以,如果别人对你不好,你仍然要善待他;如果别人伤害你,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顾他;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应该要原谅他,这就是“广结善缘”。如此坚持下去,别人便会逐渐被你的态度所转变。

也许此生你一直付出,都得不到对方正面的回应,但还是要继续和他结善缘,这种缘叫“来生缘”。毕竟连草木、动物都有感情,更何况是人呢?只要心存善念不断地付出,对方一定会转变,即使今生不转变,来生也会转变。所以,只要抱持著与他人结“来生缘”的信念,便不会觉得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是件苦差事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

随时随地防护心念

怎么样防护呢?佛告诉我们防护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们...

惟贤法师《信解行证》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

有十种行人多堕在邪僻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圣严法师:哪怕任怨任劳

任又可称为忍,就是负责、担任、忍辱负重。 对待别人...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 生命的...

【佛教词典】摩诃妹呾屐也

(杂语)Mahāmaitreya,译曰大慈。见大日经疏九。...

【佛教词典】二教

乃佛法之分类。系由教说之意义内容、实践方法、说法形...

往生品位深浅之判别

问: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是以凡夫发心大小分判,而...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赛月童子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

这条路走得熟悉,临命终你就容易走

在这无相当中,因为因缘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别──迷晦...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

酿酒卖酒者应当这样忏悔

【原文】 卖酒者当自念云:五谷本以养人,今糜烂为酒,...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如何看待「男女平等」

问: 现代女权意识抬头,许多新时代的新女性高喊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