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大安法师  2013/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辈行因: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均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辈往生的不同条件是:上辈生者,发心广大,出家行道,精进禅定,饶益众生。《 无量寿经 》汉译本赞叹出家功德云:“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绝去财色,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中辈生者:随分随力修诸功德,奉持斋戒,勤行念佛。下辈生者:无力修诸功德,应孝诚忠信,抽暇至心念佛。

三辈生者均须回向功德,愿求往生。三辈行因不同,品位遂判。三辈往生均属十方凡夫的行持。以信愿持名为正行,修诸功德为助行。以正行摄助行,念念间转一切因、一切缘、一切业、一切果为净因、净缘、净业、净果。皈依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即能成办往生大事。

2、临终情景:净业行人念佛功夫的浅深,伏断烦恼的程度,决定临终见佛有胜有劣。上辈生者,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中辈生者,见阿弥陀佛化身与诸大众现前接引;下辈生者,如在梦中见佛。能感之机与所应之佛呈正相关。净业行人无论所见佛身胜劣明暗,悉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不经中阴身,弹指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内,莲华化生,自然长大。

3、生彼国后状况:诸往生者因生前净业因行有殊,故致往生净土后的功德受用迥异。上辈生者,华开见佛,闻法得忍,便即与诸菩萨一样,分身供养十方诸佛。所居七宝舍宅,在虚空中,恣随其意。中辈与下辈往生者,华开见佛有迟速,闻经悟入有深浅。下辈往生者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可见净业行人精进修持,功不唐捐。释尊开示:净业行人在娑婆世界,“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无量寿经》)所以,净业行人应发广大心,勤苦修行,力争上辈往生。

除专修净业三辈往生者外,还有一类修持大乘其他法门,兼修净土,回向往生者。《无量寿经》(唐译)云:“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如来,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心无疑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无量寿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可见净宗念佛法门广大,可以接引摄受一切大乘行人。宗门教下的修行人,正应以西方净土为归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大安法师《四心念佛决定往生》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

人生怎样活才有意义

如果你真有信仰的话,这句话你就会有答案。当你还问出...

【推荐】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通过十二因缘流转门,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

【佛教词典】受具戒三遮外余遮事诸部杂相

亦名:遮事诸部杂相、轻遮诸部杂相 子题:哑、躄、尻、...

【佛教词典】大悲菩萨

指观世音菩萨。大悲之名,虽通于诸佛菩萨,然此菩萨为...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明学长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是心不清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

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

善待我们的父母

世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孩子吃的...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

【推荐】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