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星云大师  2016/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圆形的,生死是循环的,所谓“老病死生”,生了要老,老了要病,病了要死,死了又要再生。等于空间有东西南北,你依循着东西南北转,转了一圈之后,还是会再转回来的。就例如,现在我要向东去,从桃园机场搭机前往纽约,飞行十八小时,就可以到达,如果再继续飞行,也一样经过十八个小时,一定又是回到桃园;环球旅行,到最后就是回到原点。

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这是必然的,只是我们人往往愚痴不懂,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全家大小都是给予祝贺:“喔!生了儿、生了女,弄璋、弄瓦了!”其实,生了必定要死,死亡并不是等到要死了的时候才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会死亡。同样的,死了以后又会再生,既然会再生,人又何必要悲伤呢?所以,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我们要重新估定它在人生里的价值。

就好像我们的心,有生、住、异、灭,一个念头生起,还没能停留,它就变化了、消灭了,紧接着又是另外一个念头的生起,念念不停。生死也是如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不停的。又例如,季节有春、夏、秋、冬,冬天来了,还怕春天会很远吗?物质有成、住、坏、空,有了一个空地,就可以建一栋大楼;大楼坏了,有了空地,又可以再重建啊!地球上,多少人起高楼,也有多少高楼倒塌了又再起,不都能看得出生死、生灭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吗?

我从小出家,经常听说历代大师们往生的事迹,他们有的预知时至,有的自我祭悼,有的先行向各方告假,诉说自己于何时要跟大家别离;也有的以死亡做游戏,如飞锡禅师倒立而亡、普化禅师游化四城门后示寂。或许这许多佛门的故事听得太多,同时,我幼小的时候出生于战乱,跟死尸可以睡在一起,也曾经目睹阵亡将士们的遍地尸骨,虽不如山,也到处皆是,所以,对于死亡,就没有那么样可怕的想法了。

死亡不可怕,只是死亡的那一个剎那、那一个时刻,死法是值得计较的。死亡的苦乐不同,就像过去的刑法,有的人是千刀万剐,有的人是五马分尸,有的人是乱棍打死,有的人是请君入瓮,有的人是砍头斩腰,非常残酷。现代的刑法就比较人道,或者吃安眠药、打麻醉针,再给予一枪毙命,让死亡不致那么痛苦,甚至死亡也可以如同睡觉一般的平常。

人是死不了的,就等于木柴烧火,一根木柴烧完了,又再烧另外一根木柴。一根一根的木柴虽然不同,就好比人生的阶段不同,但生命之火是一直燃烧不熄的。又好像我们手上挂的念珠,一颗念珠、二颗个念珠……,当你拨数到一○八颗的时候,它又会再回过头来。生命也是如此,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就像是一个一的念珠。所谓“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意义。所以,面对死亡,我们应该要看得很平淡。再说,也有的老人,觉得自己本身的“机械”老朽了,必须要更新,而希望死亡。就像衣服旧了,当然要换新的;房子坏了,当然要重建,人的死亡就如同换衣服,就如同重建房屋,这是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

人之所以畏惧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后要到哪里去;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感到畏惧。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后,还会再来人间,就不怕了。像我,一再认为我还会再来做和尚,甚至,我也曾经劝天主教单国玺枢机主教说:“来生,你还是去做主教,我也再来做和尚。”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目标,就不觉得死亡有什么可怕。单国玺枢机主教在癌症末期时,还做了一趟“生命告别之旅”,真正表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

总之,死亡就等于现在的移民一样,从这一个县城搬迁到那一个县城,从这一个国家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当然,你要移民,也要知道自己的资本如何,假如你的资本很多,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可以购买华屋大厦,一样地享受荣华富贵;假如你的资本不足,移民到另外一个区域,穷愁潦倒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在生死之前,就等于在移民之前,要先作好准备,了解自己未来的资粮丰富、不丰富。假如说,你在死亡的时候没有目标,或者也没有资粮,就好像犯了刑法要充军,究竟要充到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你都不知道,那当然是会感到很可怕的了。

另外,人对死亡会觉得可怕的原因,就是对“生”的不舍,因为他在生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的亲人、很多熟悉的地方、很多知道的事物,甚至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财富。他觉得,这样一死,什么都不是我的了,所以就舍不得。其实,人生不会是所谓“一场空”的,在你本性里面拥有的功德财富,比留在世间上的家业财富更重要,都是你可以带走的。

也有的人害怕死亡,是担心死了以后,现生所有的关系都没有了,到了一个完全生疏的地方,这在佛门里叫做“隔阴之迷”。因为换了一个身体,就等于换了一个国家、城市,所有的街道、商店、人事都不同了。但是这也不足悲哀,因为人生就是这样,这边去了、那边来了,你可以重新建立新的因缘、新的关系。

所以,从佛门来看,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假如千千万万亿亿年地追算起来,所有世人、一切众生,谁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呢?谁没有做过我们的妻子儿女呢?如果这样一想,其实普天下之人,不管你是哪个种族,不管你是哪个国家,不管你是哪个区域,都是有缘人,都是曾经与我有过关系的。所以,佛教讲“因缘”、讲“缘起”,大家都生存在“缘起”里面,缘聚则生,缘灭则散,缘起缘灭;这个“缘”的道理,才是生死的关键、生死的中心。

也因此,佛教有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在人间,都叫你要“广结善缘”。缘结得多了,未来关系就良好;少与人结缘,将来必定到处不便。所以,你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不是重要,不过,你行善、行恶,你结缘、不结缘,对自己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世间上的人对自己的过往也有某一些了解。例如,见到某人了,就说:“我们有缘来相会。”可见得他知道有过去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共结一个来生缘吧!”像夫妻希望来生还能再做夫妻、师徒希望来生还能再做师徒,这就要靠愿力了。比方有人说:“我愿意移民到欧洲!”“我愿意移民到澳洲!”有时候,愿力也能左右人生的趣向。但是在佛教里,有所谓“信、愿、行”,你有了“愿”,能不能如愿,后面的行为、行动也是关系重大。

总之一句,宇宙间所谓“真理”,都在一个“因缘”里面,能参悟“因缘”,就能透彻这个宇宙万有的种种一切。

说到人死了以后,要怎么做呢?现在的儿女都会为父母、长辈举行超度法会,为什么?怕父母堕入到地狱里受苦,所以要给他们超度。这是错误的,是不孝的想法。你为什么不想你的父母可以升到天堂?可以再生到人间?为什么你要让他堕到地狱里呢?我觉得,佛教在中国,诵经超度的仪式,固然适应了社会人间的一种要求,但不一定是合理。

所谓“佛法如舟航”,一个人有了罪业,要沉沦了,能有慈航普度,就不堕落,超度也有这个作用;但是,现在说要念经超度,你如法不如法,你相应不相应,这也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现在追悼父母、长辈死亡的最好方法,是开办纪念会,讲述他的功德好事;为他造福结缘,做一些或奖学、或救贫的善事,让他获得你的善缘祝福。这么做,就好像你寄款给欧洲、澳洲的亲戚朋友,帮助他,可能他就会得到你的助缘。

所以,在佛门里,纪念亡者不重视形式。例如慈航法师他死亡的时候,就叫人说:“不必为我放焰口、不必为我超度,大家就念观世音菩萨,培养你们各自的因缘吧,我究竟会到哪里去,我自有我的因缘。”说实在话,在慈航法师的意思是,如果他应该下地狱,你们也救不了他;如果他应该上天堂,你们也不一定是助缘,不能帮忙多少。所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在佛教讲,各人的行业还是要自己负责的。

佛教里,也有一个测量亡者投生何处的方法。究竟是生到善道呢?生到人间呢?还是生到恶道呢?有一首四句偈这样说明:“顶望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至于说人死了做鬼,这是投生到另外的世界,也不是不可能,但不是必然的;投生到驴腹马胎,也不是不可能,但那也还是业报,可以流转,并不是说人生的未来就完全没有了希望。等于牢狱的刑期满了,出狱后,还是可以过一个正常的人生。不过,人生还是不要犯罪的好,生生世世都做善人、好人、正常的人,那是最重要的啊!

前几年,英国黛安娜王妃逝世十周年,儿子、亲友、大众以唱歌、奏乐来纪念她,那又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怀念祭悼。所以,我旅行世界各地,看到许多国家的人民,他们对亲友的死亡,似乎看得都不是那么样严重,尤其在生的时候,大家好好相处,死亡了以后,就好好地告别。不像中国人,在生的时候为了利益斗争、为了不同对立,甚至于夫妻之间视如仇人,父母儿女之间嫌隙怨恨,到了死亡的时候,才呼天抢地,哭闹得天翻地覆,不能自己。两个极端的表现,就好像戏剧一样,实在让人感到人生很虚假。

事实上,你何必等到人死亡的时候再来伤心呢?平常相处,彼此相亲相爱一点,不是很好吗?就算是死亡了,也不必太过悲伤,祝福他,彼此还是会有一个未来的因缘。

在佛教里,我也亲眼看过,多少念佛的人预知时至。例如,台北念佛团的团长李济华居士,在佛堂里跟大家告别后,就往生去了;香港东莲觉苑的苑长林楞真,今天跟大家说:“我明天要跟你们告别了。”隔天早上大家一到,看她还在吃早饭,都想:“怎么可能告别呢?”但是吃过早饭后,她说:“我们大家来念佛吧。”就这样,她在念佛声中往生了。我想,死亡能够这样的逍遥自在,生死不就都是一样了吗?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我十岁的时候,不知道父亲的死亡;我七十岁的时候,九十五岁的母亲在美国去世,我从台湾连夜搭机赶到美国为她处理后事,但没有感到悲伤,反而觉得母亲能够活到九十五岁,这么高龄,也是很值得祝贺欣喜的事情。不过,我也自问:是我不孝吗?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还是说,因为我身在佛门里面,通达了解生死的关系了呢?

现在贫僧也老矣,老病死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到我这里来?不过,我在过去年轻的时候,最顾忌的,就是怕自己在死亡的时候非常痛苦,让人家笑话:“一个出家人,怎么在生死关头还这么痛苦、不舍?”因此,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应该怎么死亡才是最好。

现在,我也不知道对自我的磨练是到什么程度了,但是我相信我不计较死亡,只要不痛苦,当它睡觉、安眠就好了;虽然“油尽灯干”是人生必经之路,我也不至于有很多意外的疑难杂症,没有恐惧了。至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一切,它本来就不是我的,是大家的,所以一切还是归于大家。

不过,说我没有带来,也不会带走,那也不见得。我这一生的各种缘分,你给我的、我给你的,它们不都会随着我吗?所以,我有一篇《真诚的告白》,那就是我最后要说的话了。

在佛教里,念佛人向往的极乐世界究竟在哪里?佛教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觉得,念佛的人会再回到人间来,因为人间也有极乐净土啊!就是参禅的人悟道了,死亡以后,他的聪敏、知识、知见,也会帮助他未来再到人间转世。这不就是他们今生念佛、参禅所得到的好的结果吗?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要这样修、要那样修,必定都有所得。如慈航法师说:“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就是这个道理了。

一般人常问:“我的未来要到哪里去?”我认为多数的人是再回到人间来。但是,同样是人,也有富贵的、穷苦的、卑贱的不同,就等于一般说的有福、没有福。换句话说,天堂、地狱都在人间,不过,同样是人,有的人好像活在天堂里,也有的人好像活在地狱里。既然天堂、地狱在人间,所以我说人还是会再来人间的。就等于树木、花草、豆子在哪里种下了,它未来就在哪里生长。

天堂在哪里?就在人间;地狱在哪里?也是在人间;常寂光净土、虚空在哪里?都是在人间。那么现在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究竟其他的星球有没有人?我在想是有的。或者也有人问:其他的星球上有没有水?有没有生命?这不用研究,其他世界必定也有同样的情况,因为虚空无限,其大无比呀!就好像我们都听说过的,早在几百万年前,就有中国人了。不过,历史文化要进步很难,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慢慢地到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这是历经多少时间的周折啊!

话再说来,很多人都在讲说“前世今生”,有的没有根据,道听途说,也等于八卦新闻一样;有的人讲“前世今生”,也合乎人生的逻辑,不是完全没有规律,这就不用去否定它,但也不用去执着它。如果夫妻真的投缘的话,共同发愿,是会有来生缘的;如果真的是冤家的话,也必定是要分开,各奔东西的了。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尚待研究,古今人事,究竟唐尧虞舜活了多少岁?彭祖真的八百岁吗?现在也有数据显示,真有彭祖其人,也真的活到八百岁,但是在那个时代是以小花甲方法记岁,也就是一年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天,如果用现在的算法,实际上彭祖是活到一百四十岁左右。这么一说,唐朝时期的僧人菩提流志一百五十六岁,就更为高寿了。

死亡,古今以来,都是非常神秘的。因为人死亡了以后,不知道会到哪里去?其实,佛教的《因果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如果你要知道未来,看看今朝就知道了。

人之一生,过生日要庆祝,结婚要庆贺,死亡也要送葬以示哀荣,甚至于一个人死了,还要做头七、二七……,七七不够,还要做百日、做周年等种种纪念。这就要看你的功德了,你有功德,所谓“立功立德”,则让人怀念,如日月长存;你没有功德,如草木同腐朽,死亡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人的一生,活的岁数多、岁数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的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

天无绝人之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

八句古言,开悟今人

1、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 --出处:《战...

【推荐】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价值都要用折扣来计算吗

打折扣是商家买卖的一种促销手法,意思就是照原来的价...

星云大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

星云法师《最初的根本佛法》

第一篇 缘起 壹缘起的意义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

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运用

有个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丧。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佛教词典】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净意来问长寿短...

【佛教词典】杀佛杀祖

禅林用语。指超越对佛祖之执着,达到自身即究尽十方世...

宽容是一剂良药

古代有一老禅师,夜晚出房门巡夜时,发现墙脚有一把椅...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自在篇》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杂宝藏经》白话

杂宝藏经 卷第一 十奢王缘 第一 往昔人的寿命在一万岁...

拒绝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遇到事要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乐,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流转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有一段开示,他说:宇宙无非旅...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

一张纸的命运

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在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