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聪明的争议》

星云法师  2010/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聪明好不好?聪明人人希望,人人所求,怎可以说聪明不好?

聪明很好吗?语云:「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代的杨修,因自恃聪明,恃才傲物,最后反招来杀身之祸;东吴的田丰,力劝袁绍不要对曹操正面作战,袁绍不听,将之打入大牢,出兵后果真大败,牢中的田丰一听,说:「我命休矣!」人曰:「你劝谏得对,袁绍一定会放了你。」田丰说:「我素知袁绍为人心胸狭窄,我说错了,他或许可以容我,我说对了,他必定不肯容我。」田丰的聪明,不但没有为他带来官运亨通,反而冤死狱中。

有些人世智辩聪,对于自己某方面的聪明,没有透彻的深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明白种种前因后果,这都不算是聪明。例如,螳螂捕蝉,自以为得手,孰料黄雀在后;黄雀自以为成功,但猎人的子弹已经射来了。

社会上一些作奸犯科的人,总觉得自己犯案的手法,天衣无缝,所作的案件,无人能知;但是天知、地知,因果知道,怎能说无人知晓呢?社会上许多所谓「智能型」的犯案者,不都是自以为聪明,不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众生都有一个侥幸的心理,以为自己聪明,不畏惧因果。但是,就算你不知道畏因,一旦苦果来临的时候,你也不能不有所畏惧啊!所谓自私无人,就不是聪明;贪赃枉法、损人利己,就不是聪明;瞋恨嫉妒、障碍他人,就不是聪明;贪小便宜,专捡现成,自以为有所得,实际上却失去了人格道德,这就不是聪明。

有一个儿子在外偷盗,母亲夸赞儿子聪明有用,儿子愈偷胆子愈大,最后杀人抢劫,终于犯案累累被判死刑。所以,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不一定只要求他聪明,应该要教育他守道德、守本份,明因果、知进退,不但不去侵犯他人、不盗占他物,进而要随力喜舍、随缘布施,这必定能广结善缘,必能前途顺遂,这才是成功之道。

人,不要自恃聪明,自算人算不如天算!真正的聪明是在明白群我的关系,是在了解事理的融和,是在明白守法守道的重要。聪明的人知道「豫则立」,凡事要有预备才能安全;聪明的人知道,有播种才有收成。

历史上,许多发动战争的人,都是自以为聪明,到最后不都失败了吗?社会上,一些人以为借贷投资创业,就可以大发一笔,到最后不都债台高筑,身败名裂了吗?有的人自以为家中有人为官,有财有势,到处可以白吃白喝;但是家道中落,一无所有,只凭聪明,又何能立身于社会呢?

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虽然是苏东坡对当朝的讽刺,但也说明,一个人徒有聪明才智,如果没有培养福德因缘,也是很难立身处世!甚至有的人因此郁郁终生,徒叹奈何!因此,聪明智能的人,如果懂得广结善缘,懂得培养人和,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

不要用修行来伤你的心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 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跟着感觉走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E世代的语言跟着感觉走,这句话充满...

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

星云大师《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

前言 佛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

能低头,必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日

有人间:从地到天有多高?哲学家回答:三尺高!为什么...

【佛教词典】独眼龙

(一)一般指眇一目者;于禅林,则特指虽仅具一目而学德...

【佛教词典】甲刹

指甲(首位)于诸禅院之刹(寺);又指各州首位之禅刹...

【推荐】在富裕中亲尝贫困

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门槛高吗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两个月前,念佛越念...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 教妇初...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

绕佛一匝得授记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城中有一位婆...

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

所谓的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呢?并不是在念与不念,...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

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