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愿心的升华》

星云法师  2010/06/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仅一个“祈愿”;我也好像经历了春夏秋冬,单单一个愿心,我也花费了六十年以上的岁月,才慢慢有了这么一点悟道。

我自幼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里,四岁时,就吵着要吃素,十二岁那年,又在极自然的因缘下,弃俗出家。在二十岁以前,我也与一般人一样,葡匐在香烟袅袅的佛殿,诚心祝祷——“伟大的佛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加持,赐给我聪明、智慧、勇气和力量,让我一切顺利。”

每天在朝暮课之后,我都这样地祈祷,心里觉得:这样祈求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二十岁以后,忽然一个念头闪入心中:我每天向菩萨求这求那,都是为着自已,岂不太自私了吗!如果每一个佛弟子都像我一样贪得无厌,佛菩萨岂不感慨万分!自此以后,直至四十岁,每当礼佛诵经、讲经说法等各种功德佛事圆满后!我的祈愿内容,有了改变——“伟大的佛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加持我的父母、亲朋好友和一切护法信徒,令他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府平安!”

佛陀垂目含笑,似乎是在嘉许我的进步,我自觉心安理得,沾沾自喜:我不再自我需索,我是为别人而求。

可是四十岁后,终于又有一天,我反观自照,略有所得:我每天这样的祝祷也是自私自我,不尽如佛法啊!因为我请求佛菩萨庇佑的对象,无一不是围绕在“我的”这两个字上……,这仍然是一种自私的贪求。自四十到六十岁,我的祈祷又有一番新的突破——“伟大的佛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给世界带来和平,请您给社会带来和谐,请您给众生得度因缘。”

每次念完这段祈愿文,心中法喜不断涌现。我自认修行又更上一层楼,因为我不是为我自己,也不是为我的亲友信徒,而是纯然在实践《华严经》中所说的——“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时光荏苒,心中的体会也不时递嬗。六十岁过去了,忽然在八识田中,我渐渐觉得自己对不起诸佛菩萨,为什么我总是请求他们做这做那?我又做了些什么?清夜自思,能无愧哉!六十岁后,在年近七十以来,我开始不断向诸佛菩萨如是告白——“伟大的佛陀!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请让我来负担天下众生的业障苦难!请让我来承受世间人情的辛酸冷暖!请让我来延续实践佛陀的大慈大悲!请让我来代替如来世尊的示教利喜!”

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仅一个“祈愿”,我也好像经历了春夏秋冬;单单一个愿心,我也花费了六十年以上的岁月,才慢慢有了这么一点悟道。看来人生修行的道路实在是漫长遥远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

读书的四要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最重要...

人应该要「住」在哪里

家,能够给我们永远的安住吗?动物中,即使一只小鸟,...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

【佛教词典】多足

(杂名)有情之有多足者,如蜈蚣等是也。心地观经二曰...

【佛教词典】案头

即几案。在禅宗寺院之众寮内,为众僧阅读佛典祖论时,...

在网上烧香拜佛有用吗

问: 烧香拜佛是最常用的供佛方式,现在是网络时代,...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

三净肉可以吃吗

问: 佛教里有三净肉可不可以吃? 如瑞法师答: 那是...

葡萄对人体的九大好处

葡萄,存在地球上几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过,可是...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佛母摩耶夫人的故事

释迦牟尼世尊,当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间时,早已是一生...

对自己这么残忍,恐怕会失去大好机会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一、前言 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