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星云法师  2011/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万法的生起和还灭,都是因为「心生」、「心灭」而有。《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把「心」安住一处,必能所作皆办,无功不克。《维摩经》也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你想要往生「净土」吗?先要清净自心,心不清净,净土不生;心清净,则国土清净。

《华严经》形容「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好像一个「画家」,可以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天堂地狱」可以都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所以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是顿悟入道的要门,然而平常我们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人「看心」。心的形象、住处到底如何呢?

「心」,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短非长;「心」,不去不来,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心」,不住善恶,不住有无,不住内外;心,不住中间,不住高下,不住大小。因为「善恶」、「有无」、「大小」都是「对待法」,「真心」是「绝对」的。

所以,有四句话说明修行人智愚、圣凡的不同:

1. 圣人求心不求佛:

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因此,圣人只求「自净其心」,不向佛求。

2. 凡人求佛不求心:

凡夫天天求佛拜神,向神明求平安,求财富,求顺利,却不知道反求自己的心,不知道自己的心才是无尽的宝藏。

3. 智人调心不调身:

有智慧的人,懂得调伏自己的「心」,远比追求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重要,因为心是万法之本,所以平时要以戒来对治贪心、以定来对治瞋心、以慧来对治痴心。

4. 愚人调身不调心:

愚痴的人往往只注重身体的保健,却不懂得要「调心」、「观心」。

唐朝的古灵禅师在百丈禅师座下悟道。悟道后古灵禅师感念剃度恩师的引导,决定回到仍未见道的师父身旁。

有一天,年老的师父在洗澡,古灵禅师替他擦背。就在擦背的时候,古灵禅师忽然拍拍师父的背说:「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灵。」

师父听后,回头看了一眼,禅师赶紧把握机缘又说:「佛虽不圣,还会放光哩!」无奈师父还是不开悟。

又有一天,师父在窗下读经,忽然有一只苍蝇在窗子上撞呀撞,想要出去,却出不了。古灵禅师灵机一动,就一语双关的说:「世间如许广阔,你却不肯去,只在这个窗子上撞,未免太愚痴了吧!」于是作了一首诗偈说: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意思是说,「禅」是要用心去觉悟,师父你天天看经、看经,在经书上那里找得到「禅」,找得到「觉悟」呢?

师父看到这个参学回来的弟子,言语怪异,行径奇特,于是问他是甚么道理?古灵禅师便把他悟道的事告诉师父,师父感动之余,于是请他上台说法。禅师升座,便说道: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就这样,师父懂得「看心观静」,也就觉悟了。

所以,参禅先要「看心」,「禅」就是「心」。一般人以为参禅一定要打坐,要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打坐,才叫参禅。但是,六祖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参禅求道,主要在觉悟真心本性,能够把握这一点,才能进入禅的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改变世界,从心安做起》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心为何会生病

人与人之间,心门若无法打开,彼此防卫而无法以真诚的...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

圣严法师《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

吃亏是做人处世成功的不二法门

尽管有一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但是,大多数的人仍...

探病时应注意的事项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

【推荐】星云大师《我是佛》

禅门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问禅师:什么是...

【佛教词典】膝芦

(杂语)释迦菩萨修禅时,地之生草,穿菩萨之肉,上生...

【佛教词典】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安住种姓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p0626   瑜伽...

用欢喜心降伏你的自卑与嫉妒

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

四十八大愿——(第4愿)形色无有好丑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中游刃有余

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逛商店...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

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如是我闻

我们在每部经典的开头,都看到这样四个字:如是我闻。...

念地藏观音圣号和念弥陀名号有什么区别

问: 念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名号有什么区别...

佛源敬老院免费接奉养年迈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针对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费的敬老院,...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烦恼即如来种

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