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心专念,将来必定见佛

宣化上人  2013/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心专念,将来必定见佛

当初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是他的长子,大势至菩萨是他的次子。这两位大菩萨,现在在极乐世界,居于阿弥陀佛的左右,辅助阿弥陀佛,候补佛位。等阿弥陀佛涅槃之后,正法住世有无量劫;到正法于上半夜灭尽,下半夜时,观世音菩萨就成佛,名普光功德山如来。佛寿与正法也是有无量劫;等到正法于上半夜灭,大势至菩萨将于下半夜成佛,名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大势至菩萨是以“都摄六根”的念佛法门而证道。从念佛到成道有五十二个阶段,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以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来的五十二位菩萨,也就是代表五十二个阶段。

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大势至菩萨说:我回想在无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又有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在一劫内,总共有十二位佛相继出世;最后这位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法门,我遂得入正定,所以叫做念佛三昧。

这念佛法门就比方有两个人,一人专忆念,一人专忘记,这二个人就是遇著了,也等于遇不著一样;有时见著了,也等于见不著一样。这里的“一人专念”是指佛,“一人专忘”是指众生。佛时刻念众生,众生则时时把佛忘记;偶然想起佛法是太好太好,但妙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又不肯静心地来学。

佛为什么要念众生呢?因为佛知道众生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和诸佛原来是一体的,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是佛教伟大的地方,也是佛教教义的最高处。佛教提倡五戒,戒杀、盗、淫、妄、酒,就是为了爱护众生,教化众生,要众生反迷归正,早日回家。可是我们众生跑到这个世界来,便舍本逐末,背觉合尘,认假作真,把自己的老家、慈悲的父母--诸佛菩萨--都忘了。

关于念佛法门有四种:(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不过,人若没有德行、没有道心,只一味念佛,有时也会著魔。

如果两人互相忆念,大家忆念深切,不相舍离,就会生生世世如影随形,不会乖违离异;众生如能不忘念佛,则不但今生可以见佛,乃至往生之后亦得常随佛学,不再相离。十方如来怜悯护念众生,有如母亲忆念儿子一样。如果子女不听教,逃走不回家,做母亲的虽日夜忆念,也是无用的;如果子女能忆念母亲,好像母亲忆念子女一样恳切,那么大家就会生生世世不相违背远离。

如果众生的心能做到时时念佛、时时忆佛,纵然现在不能见佛,将来必定会见到佛,因为离开佛已经不太远了。这个念佛法门不用假借其他方便方法,或者什么秘诀,只要一心专念,就会得到心佛相应,心眼开明。

如薰染香气的人,身上就有香气,念佛的人就会染著佛之香气,以佛的法身和智慧,来庄严自己的本觉心佛,这叫'香光庄严'。

大势至菩萨说,我的本修因地心,是以念佛之心,心心相继,没有间断,而得入无生法忍。现在我还在这个世界专门摄受念佛的人,往生极乐净土。现在佛问圆通法门,我不必选择其他的根,只摄一精明使它不再托根缘尘向外驰;一精既摄,则其他六根都不起作用。

净念就是没有妄念,只一心念佛,没有他念。念念相继,无有间断,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念不离净念,心心与佛相应,就“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佛一如,而得正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那么最...

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都称为杂毒之善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不虚假的心。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经得起考验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灭殆尽,不让...

容恕我罪慈氏忍,原谅他非大悲心

容恕我罪慈氏忍 原谅他非大悲心 平等愿力精进行 智慧...

宣化上人:少说社会应酬话

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可是话说多了,大...

宣化上人:供佛的十种供养

这供养呢,以前讲过很多,现在把它再讲多一点。这供养...

【佛教词典】时处诸缘

(术语)时为十二时。处为净处不净处。诸缘者,止观四...

【佛教词典】沙罗双树

(地名)佛入灭处之林也。为沙罗树之并木,故谓之双树...

戒邪淫三字经

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佛学漫画】西天极乐世界

轮回苦海茫茫,能够获得人身已然是个奇迹,就像梦中的...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

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

学佛要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吗

问: 学佛主要就是要解决后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说在...

业障和魔障有何区别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

你的贪嗔痴多久能平复

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