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容恕我罪慈氏忍,原谅他非大悲心

宣化上人  2016/03/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容恕我罪慈氏忍,原谅他非大悲心

容恕我罪慈氏忍 原谅他非大悲心

平等愿力精进行 智慧禅定戒珠明

容恕我罪慈氏忍:无论人有什么罪过,都能原谅宽恕。不是要等别人请求才饶恕,纵使没有人请求,也同样饶恕。容恕我罪,指无论谁的罪都能饶恕;也就是说,无论谁的罪都像我的罪一样。慈氏就是弥勒菩萨,他的肚量非常之大,谁有过错他都会原谅。他总是笑嘻嘻的,所以说:“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谁也不能容忍的事情他能容忍,他看世间人都在那里搞名搞利,搞财色名食睡,往地狱里头钻,太可笑了。这位菩萨又说过这几句话:

老拙穿衲袄 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 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 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 随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 你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 何愁道不了

你看他说得多么好!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弥勒菩萨这种度量都形容出来了。这个偈颂是说,我是一个很愚痴没有智慧的老人,所穿的是补了又补的一件破衲袍,吃的饭不必有味道,填饱肚子就算。衣服破了就补,能遮住寒冷就可以了。什么事情随缘随分就了,没有问题。下一句“有人骂老拙”,其实根本没有人骂他,他只是自己多事,故意无病呻吟,本来一点病都没有,却整天唉唉唉,“我真受不了!好辛苦啊!怎么办好呢?”你看他一开口就笑,有谁会骂他!但他偏要这么说而已,他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当然啦!又没有人骂他,自然他说好了。不过若真有人骂他,他也一样说好,不会不说好的,因为他的度量很大。

假如有人要来打他,他就躺下睡着了。如果别人吐一口唾液在他脸上,他任它干了,好像没有这回事。你可再多吐一口,他好用口水来洗脸,把尘垢都洗干净了,你看妙不妙!他也不用费力气去擦口水,你也找不着问题与他斗,烦恼也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的波罗蜜,到彼岸的秘方,是妙中的法宝。若是知道这消息,还愁道不成吗?以上几句偈颂是说明“慈氏忍”。

原谅他非大悲心:什么是大悲心?就是能原谅人。别人不论有什么不对,都觉得像自己的不对,能饶恕人,不见众生过,期望人人改过自新,这是大悲心。

平等愿力精进行:你能有这种大慈平等的愿力,便是实践大行普贤菩萨的精进法门。智慧禅定戒珠明:能这样便是有智慧,也有禅定,戒律也守得很圆满,戒珠大放光明,照耀世界。

容忍我罪许自新 大慈化物感应真

普度有情成正果 智光常耀照古今

容忍我罪许自新:诸佛菩萨都是慈悲的,不见众生过。众生不论有什么过错,只要能改,诸佛菩萨就会包容他、赦免他、饶恕他。若不改过则佛菩萨也没有办法,许自新就是容许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说“容忍我罪许自新”。

大慈化物感应真:心真则事实,心若是改过真诚了,佛自然就会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的教化一切众生,谁拿出真心来,谁便有感应道交的境界现前。可是境界来了,你要先想一想这境界是正的还是邪的,若是正的,便是佛菩萨所示现;若是邪的,或是天魔来扰乱,令你修行不得三昧。要具足择法眼,有真知灼见,明辨是非,拣择邪正。何者是正?何者是邪?

若是大公无私的便是正法,若是自私自利的便是邪法。若是由贪心而得的境界,便是魔王来扰乱你,令你修行不得成就,令你堕落,因为你堕落了便是魔王的眷属;你修行成功,出三界了,便是佛的眷属。我们修道人要认识境界,境界认识了,便不会被魔王欺骗。前面说过佛是慈悲度众生,若你有真心,便得感应道交;若你修行没有真心,便不得感应,所以要拿出真心来。真心便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

真心要在内觅非从外得,乃是由自性生出来的智慧,所以六祖大师说:“识自自性本来清净,识自自性本来不动摇,识自自性本自具足,识自自性常成智慧。”认识自性本来清净,其中一点染污也没有,自性本不动摇,无去无来,无罣无碍,无形无相;自性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自性里生出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比他人好。凡是认为比他人高的,都是魔王来给你打气,给你一股魔气,令你生邪知邪见。魔王用利诱之法来扰乱你,知道你贪小便宜。若你能改了,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时魔王也没你办法。否则他知道你欢喜神通、鬼通、妖通、七通八通;他便说好,给你通通通,让你“扑通”一声掉下去!修道绝不要贪便宜,贪小利,或贪果仪,或贪好吃的,这太没有价值了。所以佛在世时,修行人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不贪世人的供养;行脚的人到外边参方,住一个地方不过三宿,为什么?就因为过了三个晚上,怕人家知道自己而来供养。

不能说人家供养自己便乐而受之,“看这么多人供养我!”不知道这么多人供养你,便把你的福报抢走,自己的危险就来了。没有福报受人的供养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所以古来大德高僧一点贪心也没有,绝对清净,绝对没有污染。不是乱讲乱说,错因果;口业不清净,身业便不清净,意业更不清净。三业不清净,修个什么道?所以想得感应道交,要用真心来修道。

普度有情成正果:佛愿意度一切有血有气的有情,都成正果,不是邪果或魔果。智光常耀照古今:大智大慧的人,时时都有智慧现前,不会被妖魔鬼怪的境界所动摇,为什么能不被动摇?就因为没有贪心,就是在道业上亦不生贪心。他若给你一粒几万克拉的钻石,一生可受用不尽,受用不尽又如何呢!这是骗人的。修道要彻底明白,不是为贪图别人的供养;修道是为了开发真正智慧,要破邪显正,把邪魔外道破了,显出正法正教,令正法永远住世。不能听说人家写了一本书说如何得了神通,便迷到那本书上;你若在书上能找到佛法,那简直就没有佛法了。书上说的只是一个道理,你不要迷到书上;所以说没有智慧的人迷于书,有智慧的人觉于书,看见什么就觉悟什么,不会被书所迷。何以不被书迷?就因为有智光,智慧之光照明世间,耀古辉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真正的慈悲是没有分别心的

从前,一个名字叫长安的人住在印度的一个小村落中,长...

怎样理解一切法得成于忍

问: 师父,《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中的这个忍...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宣化上人:恰到好处是中道

参禅的法门,要念兹在兹。时时刻刻都要回光返照,也不...

宣化上人:妄想是修道人的绊脚石

学佛法的人,一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除殆尽,不让它...

宣化上人:见到境界不动心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

宣化上人答问录节选

问:如何辨别善知识,恶知识?谁是真正的明师? 宣化...

【佛教词典】阙过

因明用语。阙遗不周之过失。为“支过”之对称。又作阙...

【佛教词典】一杀多生

(杂语)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

念佛人断气后遭遇违缘能往生吗

问: 末法众生若命终、未命终,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困境即是赐予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

维摩诘经的不可思议

说到这部《维摩诘经》,很好!能让我们悟入不二法门,...

昌臻法师《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

一、临终四事 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怡山然禅师《礼佛发愿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

圆瑛大师与他的四大高徒

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说。他们是虚云、圆...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