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万魔不退菩提心

宣化上人  2011/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学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学好,冤孽愈来找,欲把债务算清。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夹杂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债主都来讨债。好像你本来是个普通人,借了很多钱,没有还清楚。在你未发财前,这些债主知道你没钱,所以不会来找。但当你一发财了,这些债主便登门来讨债。为什么?因为你有钱了。若不向你要,就没有其他的时间要回。所以在修道中遇到逆境,应该更向前勇猛精进,而不退失菩提心。所有的债主来讨时,还他们。就是将自己所得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们,令他们得到功德,而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我们不能扛债不还。

无量劫来,由各种不同的因缘,生生世世不知做错了多少事。就是今生仔细想想,我们杀了多少生?做了多少不公平的事?对于其他众生来说,你或许没有杀大的生命(如狮象马羊牛鸡犬等),但可能杀小的生命(如青蛙、蚊虫、蚂蚁、苍蝇等),也可能你心里有杀念存在。好像在小时候,因为无知,杀了很多小动物、小昆虫,这是无知罪。一旦你将众生的生命夺取伤害了,若你想修道,它们都会来讨债,这种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无以数计,生生世世日积月累,这种债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不能不讲公道,说我修行了,而不认所有的冤业债。你如果有这种思想,则永远不会成道,因为你心里不公平。心里若公平就要认帐,还债就没事了。故说:"要学好,冤孽找。"你好像一个暴发户,故所有穷朋友都登门来找了,都想得些利益。

"要成佛,先受魔。"佛是魔帮助成道的,若没有魔就没有佛。魔是来考验你,令你更进一步。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来看看你的火候够否?若够,则千魔不改,万魔不退,不退失菩提心。愈在难处愈精进,一切横逆交加皆处之泰然。不觉不公平,不怨天,不尤人,能逆来顺受,修忍辱波罗蜜,要有这种功夫。所有魔障来了,不与魔起对敌,自己吃一点苦不要紧,自己发愿度魔,使其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对谁都不生怨仇心,如此可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祥和。应在反面寻找好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为自己作辩护律师,无论什么事:"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同体亦包括魔,魔也是自性的一部分。若自性有魔,就会引进外边的魔。若自性无魔,外魔就不会进来。什么是自性魔?就是贪嗔痴。"若无猫食碗,则不招苍蝇。"魔因觉得你有点油水,他可以浑水摸鱼得些好处,故来捣乱你,显他的魔通。所以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老老实实。言必忠信,行必笃敬,不打妄语。如果怕认自己错,尽是覆讳过失,此非修道的行为。必须要开诚布公,很坦白慷慨的做事,本照义理道德良心去行事。若与道德良心有不合之处,则绝不去做。

凡是修道人必须具足真正智慧。真正智慧,就是不会自赞毁他,说:"你看我,我最第一、最清高,而他们却都那么贱。"凡是自赞的人,已经是没有前途的。虽然活著,但其实是已死了,因为他违背良心道德,看不起他人,只知有自己,这是诸佛菩萨所最不欢喜的人。若想得诸佛菩萨的欢喜与保护,则要言行一致,"言顾行,行顾言",互相不矛盾。不要常夸自己如何好,但一做事就坏了。修道人不要有自私心、自利心,要利益他人,不要尽损人利己,或看不起他人,每个人都应回光返照,照照过去的事、现在的事,再照将来。能念兹在兹,时刻不忘良心道德,时间一久,善根自然会增长,菩提心将发大,而且会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这是有连带的关系。

人不要怕魔,而退失菩提心,魔障是考验。好像学生刚开始读书,觉得课程很难,可是时间久,读得入门了,就又不觉得困难。从开始读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皆有这种情形发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在修行时,不要尽想出风头。出家后,还求名求利,是最要不得的事。我们出家之后,一定要认真脚踏实地修行,栽培修植福慧。修福就要利益人,修慧就要多研究经典。常做利益人的事,就会生出福德。有人问要如何利益人?是否要用钱去做功德?不需要,只要你心里没有杀心、盗心、邪淫心、打妄语心、不饮酒了,这都是培福的地方。所谓:"慈悲口,方便舌,有钱无钱都做德。"你在口头上不骂人,不说粗言暴语伤害他人,这也都是功德。我们处处要惜福,处处不舍福,处处修福修慧。修福慧非一朝一夕所成,而是时时刻刻、朝朝夕夕、年年月月,都要继续做下去。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你若是这样子,永远不会有进步。所以我们要认定宗旨,勇猛精进,不要向后退,这是每个修道人应该具有的条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佛学漫画】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号,我来守护你的菩提心...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问: 如何修行才能培养福德因缘? 妙境法师答: 培养福...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如何用楞严咒求子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

宣化上人:遇到怨贼的时候,不要生恐惧心

想起我住南华寺时,曾遇到这么一回事:在九月十九观音...

宣化上人:七圣财

《地藏经》中有位财首菩萨,他是无毒鬼王所修成的。财...

阿弥陀佛和我们签的合同

持名念佛,就是常常专持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 我...

【佛教词典】声闻四果

前总说修行五位,兹单述四果,金刚经疏云声闻四果。  ...

【佛教词典】欢喜会

盂兰盆节的别名,因此日由于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而使到...

人应该在哪些方面讲情、留情

世间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么?就是「人情」。而什么是...

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一开始在安住真如的时候,第一个先离一切相,先找...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佛陀十号的详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

老板学佛记:从土豪老总到文明绅士的进阶

最近十多年来,喜欢佛教、学习佛法、信仰佛教的人越来...

说话要说到用处,废话无益

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为了说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这一...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观:宝树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

钝根众生先培福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

昌臻法师《修行人应经得起八风考验》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