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圣严法师  2010/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方”是指应把握佛法的原则和自己的身分、立场,不要放弃自己的立场,也不要将自己的身分颠倒了。

“外圆”是要柔和能忍,柔并不等于是随波逐流,仍须坚守岗位;如同有弹性的海绵,压了它,不但不会反弹,反而会凹陷下去,等压力离开后慢慢地又回复了原状。

为人处事不要刚强、任意,必须是柔和的,但要有立场,这是依律、依法而守原则,否则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如果又对人反应太快或太激烈,对方便会反抗、反弹。

六波罗蜜中,就有一项是修忍辱行。修学佛法的人,没有一件事不能忍,也就是应该学习海绵的精神。

但有人误解佛教的忍辱是一味地忍让,会让人欺负;并且认为,如果坏人不受处罚会更坏,将使得好人无路可走,变成全是坏人横行的天下。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也不是事实。

我们应该要这样想,多半的人可能会一时失去理性,不能控制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虽然在人类的性格里,多多少少都潜藏着一些兽性的成分,但是我们不要如此形容它,而是要说,人的内分泌组织及生理系统偶尔会失调,因此没有一个人的身心是百分之百的平衡。

虽然由于教养和环境的关系,会懂得自我约束,但有时候仍会有反常现象出现的可能,所以我们要用修行或感化的方式来调整及改善它,应该经常注意并随时调整、调柔自己的身心,然后这些生理作用,慢慢地就会受到修行力量的影响。

我们学佛的人,应以慈悲心待人,以忍辱心来接受一切的横逆,但亦要用智慧来解决所面临的横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

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圣严法师《做个真正的贵人》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安太岁、点光明灯在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

问: 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

【佛教词典】赖吒和罗

梵名 Rāstrapāla,巴利名 Ratthapāla。又作赖吒和罗...

【佛教词典】解信

非如实信仰教法,而赖义理之智解与教法之分析所得之信...

净宗文化理念有利世界和平

和平是人类幸福生存的前提,然自有人类以来,地球人却...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

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

【推荐】天竺十四祖龙树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